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实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855 浏览:132190

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早已不是新名词,它一度在全国各地开展得轰轰烈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相应而出,使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就素质本身而言,它是指人的综合品质;而素质教育则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充分而和谐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的数学教育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定理―例题―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机械式课堂教学,大多数学生走出课堂后便不知道学数学干什么.自从1990年以来,“素质教育”这一新词提出,它标志着中国教育新时始,它符合国情,适应时代潮流,所以得到教育界的全面支持.从此,我们数学教育也被贯以“素质教育”的定义,而中学数学教师自然而然把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数学课堂上作为我们的教育目的.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1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

2课堂上注入情感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也有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重视“数学过程”的教学

“数学过程”是真正地理解数学,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或用数学解决问题所必须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实践”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数学过程”包括“抽象表示――符号变换――检验应用”这样三个阶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生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激发学习动力.

例如,在初中代数第一册第一课,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面的那张“时间――路程”表,提出问题:①能否有一个比这种表达方式更好、更简洁的表达方式?②是否任一时刻都能表示出那种关系?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代数的重要特点――用字母表示数.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和尝试“数学过程”的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运用直观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地估计与猜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创造和发明,用以进行计算、推理或证明的方法,从而推导出结论,并引导学生将正确合理的结论和方法应用到解决其它问题中去.

4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是经过多年研究几经筛选出来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例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加以剖析.如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哪些量、需要找哪些量、怎样找,有些例题还可以让学生去寻找有没有其它解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还可以改编成什么样的题目.这样一来,不仅能强化基础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也越来越多地考查学生的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高考题目最终都是由教材中的某一个题经过一定的演变而成的,这也就是所说的“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潜移默化中,良好的素质就慢慢形成了.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核心”.要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把教学由“教”转到“学”.如找规律中“数列”的教学,有一些数列,它的规律并不唯一,不同的理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教师就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去思考,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去探索和讨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去探索并解决这些实际中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之,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题,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和目标.新教材、新课标的总体目标就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作为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那么,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教育教学中改变旧的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和模式,去培养出现代的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