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121 浏览:70004

【摘 要】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伟大的变革和便利,同时也裹挟着不良因素,为高校教育带来了困扰.面对网络的利弊,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高效利用网络,使网络更好地怎么写作于教育教学,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关 键 词 】网络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28-02

近年来网络发展迅速,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愈发普及,为大学生带来学习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掌握网络的特点,关注网络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高校学生和教育的影响,据此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互联网的特点

1.真实与虚拟相伴相生

网络是人类给自己创造的一个比虚幻稍真实的虚拟环境.它对真实世界进行重塑,改变世界、改变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给电脑发送各种指令,令其构建一个虚拟环境.这个世界里的网络空间、行为和行为主体是虚拟的.

2.开放性与多元化并存

网络的开放性是指网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超越时空的沟通在网络时代成为现实并且非常便捷.由于网络信息量大并且可以不断扩容,网络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开放系统.多元化是网络的又一个特点.多元的网络令大学生更加自主地选择所需信息,也使得大学生接受思想、文化时更具个性,但随之而来的是消极甚至错误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侵入.

3.非面对面的交互性

网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特殊的空间.在网络世界里,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以网络语言为媒介的、非面对面的接触.这种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的优点在于更加平等、可互动,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4.自主性与自由性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生活及文娱信息,大学生可自主地选择,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并得到其他人的赞同或批评,特别是对于个性比较内向的学生,他们能够敞开心扉.因此,以自由为特点的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平台,鼓励其充分发展个性.

二、网络对当今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1.网络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带来的正面效应

第一,网络汇聚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开拓学生视野有着特殊贡献.拥有开放便捷的网络和取之不尽的网络资源的当代大学生尽享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求知途径,相较于传统教育,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视野更加广阔,求知手段更加丰富,更利于自主的学习和发展;网络这种媒介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存在许多新鲜事物,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受惠于网络,高校学生能够按需择取自己感兴趣的网络课程,甚至能够随时上网观看世界顶尖学府的公开课.网络和网络教育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扩宽了学生汲取知识的渠道,也开阔了眼界.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网络时代不同于传统教育,善于发挥主体意识,才能在广阔的信息海洋里择取自己所需的教育信息.网络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育过程也更加和谐,这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互动、提高教学成果.网络能够形象化地呈现信息,创设现实环境,因此高校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对号入座,在相关领域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不断地自我完善,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网络的交互性为大学生个性和自主意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学习和生活中的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上网检索自行解答,从而能够促进大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和参与意识的培养.


第三,网络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输的途径越来越多,各种社交软件的出现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多平台;更多网络平台的推出,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培养开放平等、竞争合作与自主学习的观念;网络在缩短人际交往时空距离的同时,也开拓了交往的范围;而随网络伴生出的新型人际交往方式,也为大学生在真实世界中的社会交往储备了经验.网络构筑的平台令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了社会,借助这个平台,在校大学生可以亲身感知社会的存在,聆听来自社会的各种声音,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2.网络造成的负面效应

第一,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并存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热衷网聊、痴迷游戏,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形成冲击.痴迷网络造成某些学生人际关系紧张,考试挂科,更有甚者会沉浸于网游,不断投入钱财购写游戏装备,有人甚至为此走上了偷窃抢劫的犯罪道路.

第二,虚拟的网络环境、网络中交互式的交流在提供了广阔交往平台的同时,也为现实交往带来了一些消极因素.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习惯于虚拟交往的大学生们赋予家人和朋友的沟通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淡漠,任其发展的话必将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造成新的人际交往障碍,以至于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引发冲突.

第三,网络行为具有天然的隐蔽性,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屏障.披上隐蔽的外衣,网络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信息传播的方式看,网络的数字化和虚拟化特点,使得监管难以进行.而部分缺乏诚信和责任意识的大学生在缺乏管束的情况下表现出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了,例如,网络诈骗、“”攻击等.于此相对,有些天真单纯的大学生则可能落入不法之徒的圈套,遭受不法行为的侵害.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对当代高校教育管理者来说,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资源、摒弃负面效应,是一项新的课题.高校要结合网络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

1.教育工作者要做到提前预防、适时引导、及时更正

大部分高校学生把网络当做学习的必备工具,较之传统的图书馆和工具书,网络更便捷地提供知识,但是面对网络上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的信息,部分大学生缺乏辨识能力,遭受不文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的冲击和腐蚀,甚至酿成了违法的苦果.为此教育工作者的提前预防、适时引导极为必要,在发现不良苗头时的及时劝阻更是意义重大.学校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展览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辨别信息的真伪、优劣,培养大学生去伪存真的能力.

2.强化信息网络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大部分时间,学生处于网络终端的末端,面对信息量浩大却又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只能去选择,很少可以改变.对于部分辨识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来说,网络信息直接影响着其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学校也很难控制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自主选择,特别是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检测的甚至是违法的信息,学校也很难做到屏蔽隔绝.但即使监管难度很大,学校仍要有所作为.比如,对进入高校校园的网络信息进行严格而有效地过滤,净化网络空间;强制执行网络实名制,推行实名制发言制度.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抵制不道德的行为,鼓励学生绿色上网.

3.加强网络法规宣传,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网络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更新快,短时间内正确把握网络道德观念发展的新趋势,对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者来说非常困难,只有依靠健全的法规,引导和约束大学生依法利用网络、做文明守法的网民.对学校来说,要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律意识,从思想根源上确保高校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为其学习和生活怎么写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