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念主义与孔子的现世哲学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197 浏览:143875

摘 要 :柏拉图的理念主义偏向于抽象思维和怀疑精神,其洞穴隐喻对后世影响巨大,孔子的经验主义偏向于实用主义和保守主义.柏拉图奠定了西方对事物背后的理念、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追求,孔子的经验主义则导致中文化思维限于经验主义之中,在创新性和反思批判能力稍显不足.思维模式的差异,往往是文化不同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

关 键 词 :西方哲学;儒学;孔子;柏拉图

中图分类号:B502232;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4-0044-04

柏拉图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导师,孔子则是东亚文化的重要导师,两者的文化思维哲学的差异与分歧,构成了今日中与西方文化的重要差异.

一、历史的分岔点

历史是一条长河,不同的文化有着自身的原点,从原点流淌出来的河流,其特质往往是由于原点的差异不断放大,最终成为了灿烂的文化长河.在这长河中,唯有从原初的河流开始,方能真正理解文化差异的实质.

(一)文化的发展原点

西方文化的原点在于古希腊,古希腊文化主要在于古希腊的三智者,三智者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贡献在于文化的反思,亚里士多德则在于知识的系统和构建上,而中间的柏拉图,承前启后,在哲学上是古希腊的顶峰,在文化思维上深刻的影响了西方社会.中的文化核心在于儒学,而儒学的核心在于孔子,孔子是中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并通过其弟子和论著,特别是《论语》,深刻的影响了中文化的整体发展.孔子与柏拉图之间的差异,正是当今中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文化思维、文化模式、社会心理、价值观等甚至于社会行为模式的差异源头.

(二)思维模式差异的原点

卡希尔认为,人是文化符号的动物.人类文明的核心在于文化,文化的基础在于文字和思维,而文字主要是思维的外显,是思维的材料,不同的思维模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模式,思维对于文化自身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思维的模式决定了社会构建的基本价值观、基本结构、人类自身的认识以及人类自身的定位.对于思维模式的自我反思与比较,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的必须.


(三)社会走向的原点

柏拉图通过其不朽名著《理想》深刻影响了西方社会的哲学,而孔子的《论语》,则几乎决定了中社会,并一直规范着中社会,成为中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的基础.柏拉图通过构建一个理想之,从中表现出自身的社会哲学,通过对社会理念、社会正义、社会结构等的探讨,为西方社会奠定了一个理想主义的社会结构.孔子则与此不同,通过《论语》这部经验主义的语录,对于现世中的各种行为的指导与明确,对中社会中的行为进行规范与指导,深刻的影响了中社会的走向.直到今天,孔子的论语中的规范在中社会中仍然随处可见,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内容,这种经验主义的观,深刻的影响了中社会的,并与西方价值观有着明显差异.

二、柏拉图的洞穴影像与其理念主义

柏拉图的著作《理想》是影响西方文化最为深刻的著作之一,而《理想》中的著名的洞穴影像的隐喻,影响西方文化思维极为深刻,也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差异最大的学说之一.

(一)洞穴影像的隐喻

在《理想》中,柏拉图的洞穴影像是人类文化中一个极为精辟的隐喻.在一个山洞里,有一群囚徒,从来没有到过外面的世界,当然也不知道外面的一切事物.在这个黑暗的山洞中,火光把物体影子映在洞穴的壁上,这些囚徒当然就认为这些洞穴上的影子是真正的存在物.这样一直下去,他们也就认为这洞壁上的影子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是实在.后来有一天,一个囚徒挣脱了囚禁,爬出了洞口,看到了太阳,他终于明白了洞壁上的影子不是真正的实在,于是他回到洞穴,告诉其他人,但是所有人都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并一起动手,把这个唯一知道真相的人打死了.

这是一个极为伟大的隐喻,极为深刻和精辟,深刻的影响了西方人的思维的发展,促使西方人时时提醒自己,你眼前看见的是影子,还是真实的存在也许你认为的是真理,其实也仅仅只是墙上的影子罢了.是真实,还是仅仅只是影子这成了西方文化永远的追问,到后期笛卡尔更推出一切都需怀疑的精神,“理性告诉我说,和我认为显然是错误的东西一样,对于那些不是完全确定无疑的东西也应该不要轻易相信,因此只要我在那些东西里找到哪怕是一点点可疑的东西就足以使我把它们都抛弃掉.”

(二)理念主义哲学

“心灵从朦胧的黎明转到真正的大白天,上升到我们称之为真正哲学的实在.”洞穴隐喻反映到社会中,则变成了理念学说,即事物的存在,社会的发展一切都是理念的外显,一切事物背后的都有着其理念,即这一切事物都同墙壁上的影子一样,一切的最终来源,是终极理念,而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投射出来的影子,所以仅仅局限在于这种影像中,是愚蠢的,我们应该去追寻事物背后的真理(即理念).一切事物都受着理念的支配,一切都只是理念的映射.反映到学中,“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而且是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最后看见的东西乃是善的理念.我们一旦看见了它,就必定能得出下述结论:它的确就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任何人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见了善的理念的.”

(三)决定论的哲学观

洞穴影像的另外一个巨大贡献在于,强化了西方文化中的决定论的哲学观,决定论是这样一种理念,认为社会中或者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背后的原因,这种原因是确定无疑的.是决定事物的根本原因,即有果必有因的观念.如果我们能够找出这种决定的原因,那么一切问题都将得到解决.因为洞穴隐喻背后的墙壁上的影子只是影子,背后的原因是天空中的太阳,这种现象与本质,事物与理念的划分,促使西方文化总在寻找事物背后的真相、现象背后的本质,即寻找事物背后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从而建立起步步分析,逻辑严密的推理分析方法,为西方科学的发展,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方法论基础.

(四)强调反思与逻辑推理

在《理想》中著名的对正义的辩论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柏拉图对逻辑推理和辩论的重视.首先由凯发卢斯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引出“正义就是欠债还债”,通过几次讨论得出了几个很重要的结论,即“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嘲第二次是塞拉西马柯相信“强者的利益就是正义”,强者就是统治者,利益就是法律.第三次是格老孔与苏格拉底讨论正义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不正义是不是比正义更有利在对凯发卢斯的反驳中,苏格拉底提出了“正义就是以善待友,以恶对敌的艺术.”在对塞拉西马柯的强者的利益就是正义的反驳中,苏格拉底实际论证了西方政体理论的一个最基本观点:凡是统治符合全体人民利益的政体都是正义的,否则便是非正义的.在与格老孔讨论正义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中,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极为精辟的观点:正义的人才是幸福的.三者从个人的品行,到公共的利益,即家政治的正义,最后到人的幸福.三方面都是人类社会中极为重要的领域.作为极为深入的探讨正义本身的内涵是极为精辟的,作者柏拉图借此深入反思了人类的正义的涵义.所有的结论都必须通过讨论和逻辑推理得出,这种思维方式是西方哲学的重要特色.

三、孔子的现世主义哲学

孔子的儒学则是另外一幅画面.孔子主要关注在于现实社会,而现实社会的核心在于,《论语》实质上是一部社会现实中的哲学与规范的论集,是一部典型的经验主义式的著作.

(一)局限于现实社会

因为儒学对于社会秩序的关注,所以在论语中主要是对于各种经验体系的处理以及相应的哲学,因为局限于现实社会,孔子不论神鬼,更不讲背后的理念与精神.所以论语的关注范围仅仅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关系的处理.“子不语怪,力,乱,神.”仅仅关注社会,所以《论语》中几乎没有对于自然哲学的讨论,更没有相应的理性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世社会的分析.“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爱精神,以及必要的秩序,其中透露出正是一直规范中社会发展的取向.这些既是中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根基和保障.同时也是导致中社会的一切仅仅关注现世,仅仅关注当下的事物,而缺乏对自然、对世界、对精神的探讨与深入,从思维上局限于现实主义.

(二)经验主义的风格

孔子《论语》的写作很异于柏拉图的《理想》,《理想》通过一群人的论辩,通过相互的分析、批判,从而以逻辑上的推理而建构起一套哲学理念,而《论语》则仅仅是依据自身的社会经验与认识,没有相应的逻辑推理,更没有相应的分析反思,而是直接以观点和结论的形式出现.这种没有逻辑上的推论的著作,往往最终会成为一种论点存在,这种论点是一种经验式的存在.这种依据个人的权威而出现的发布观点,深刻的影响到中人的思维方式.“《论语》中的‘孔子’本质上不是一个‘对话者’,而是一个‘训话者’,Diktat(‘口述者’、‘训话的人’、‘掌握着话语霸权的人’)是他最主要的言说方式,并且这种言说方式可以说是孔子思想‘体系’内在的要求和必然的结果.”因为没有也不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分析,这导致中文化在自身文化的发展上总缺乏自我反思和批判能力.在《理想》中,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看推理的过程,能够从中看出推理过程是否正确,而《论语》则看不出这一点,所以也无从反驳.

(三)拘泥于生活范围

孔子仅仅关注现世,并且仅仅局限于现世的,并毫不掩饰的说出学而优则仕,这种现世生活的哲学,导致中文化中缺乏对于事物背后真理规律的探索,孔子对于自然并不重视,并直接认为农学是不人流的科学,这些都导致中一直有着精英做官的传统,这导致了中最优的智商总是在从事社会中的维持社会秩序与社会斗争之中,而没有发展到将这些社会创造能力用到社会的发展之中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客观上导致了中社会的发展停滞.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日:“未知生,焉知死”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反映到现实社会,在《理想》影响下的西方社会中,社会地位最高的最受人尊重的是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如艺术家,科学家等,而中恰恰相反,中最受人尊重的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官员.

四、柏拉图与孔子的社会思维的比较

柏拉图与孔子,在社会思维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

(一)理念式的形而上的思维与中式的经验主义哲学

柏拉图的思维中有着一种天然的形而上的思维,追求事物背后的理念.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我们所见的仅仅只是现象,只是问题背后的影子,仅仅认识影子是不够的,还必须去探索这影子背后的太阳.现象背后的本质,事物背后的理念,这种对于一切规律与理念的追求,使柏拉图的哲学中,有着一种理论的偏好,最终成为一种喜欢逻辑分析与推理的哲学.而孔子的《论语》中所反映的,则是一种典型的经验主义哲学.这种哲学的根源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经验与认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推理与论证,也没有分析过程与方法,你只能知道其然,而无从知道其所以然,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分析过程,这个论点的正确全部来之于说话者自身的社会权威与经验.并且孔子还讨厌论辩,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在孔子眼中,苏格拉底这种人最麻烦,巧言令色,这种思维也限制了讨论的深入.

(二)现世主义与终极理念

柏拉图的思维中有着一种典型的终极理念.认为一切事物背后都有着终极理念的支撑,这种终极理念就是后世基督教的上帝,宇宙一切的原动力,所以一定要去认识这种终极理念.对于事物背后的理念的认识,是西方科学与社会活动的主要目的.认为只要认识终极理念,那么一切也都能迎刃而解.而孔子的儒学则不一样,孔子无心去追求事物背后的终极真理,仅仅满足于生活中的规范,对于神鬼、自然科学都不关心,崇尚治平天下的理想,而对于反思、探索则无兴趣.

(三)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

柏拉图的思维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思维,是从一点推论到另外一点,从洞穴的影子到树木,再到太阳,这是一种依靠逻辑上的推理而分析建构的一套理论体系.你可以从中发现每一步的推理过程,相应的也能思考其推理的正确性.而孔子则是另外一种具体的思维,没有推理过程,也不关注逻辑上的严密性,这导致了中文化在自身的严密和逻辑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批判反思思维与实用主义

柏拉图的思维中有一种天生的怀疑精神,因为你永远都无法知道.你看到的是事物的影子还是事物本身,是现象还是本质,这就给西方文化一种潜在的反思批判精神,总趋向于认为仅仅看到的是影子,所以有着无穷的怀疑,怀疑一切存在.这种思维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科学中总是在批评中前进的.而孔子则局限于实用主义,往往视野单一,特别是在单一文化中,容易自我满足,从而导致社会发展停滞.笛卡尔继承了柏拉图的深刻的怀疑精神,“如果我想要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坚定可靠、经久不变的东西的话,我就非在我有生之日认真地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不可.”

五、历史的印证与发展

东西方历史的发展,印证了原点的思维的差异会反映到河流的流向,对比中西方的文化,更应该反省自身的文化缺点,特别是中式的传统文化思维,需要我们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

(一)西方的文化反思与中的文化保守主义

西方文化有着良好的自我反思能力,而中的文化则有着一种文化保守主义.因为孔子的论语中缺少逻辑推理,孔子的权威是建立在自身权威的基础之上的,而非分析推理,所以后世找不到推翻与反思的方法,进而导致进入了一种迷信式的崇拜之中,这也是中文化复古主义存在的一大文化根源.找不到寻找真理的方法,所以在一切发展中的问题处理都喜欢去寻找古书,导致中文化崇尚保守.中历代的改革,大都以失败告终,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二)西方的唯科学主义与中的实用主义

西方的科学,在于柏拉图式的对事物背后的真相的追寻的兴趣.大多数数学与科学研究都是纯粹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行为,这种唯科学主义的研究是西方科学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也是西方科学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的很重要的一点.“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中的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往往促使中一流的智商都拼命去做官而非做研究,导致中的人才潜在流逝,从而陷入的典型的研究上的实用主义,即功利的将科学研究作为升官发财的工具,这极大的阻碍了中的科学发展.

(三)哲学的深入与中哲学的经验式倾向

因为柏拉图式的深刻的反思精神,所以西方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文化中的逻辑推理分析的方法,最终形成了西方以康德、黑格尔的为代表的精深的哲学体系.并形成了多元化的哲学流派,深刻的影响了西方文化的心理.而中哲学一直在儒学的基础之上.具有典型的经验主义倾向,经验主义哲学自身在逻辑性、严密性等方面有着天然的自身缺陷,导致中思维总局限于经验式的思维,这需要加强文化上的逻辑推理与反思能力的构建与学习.

(四)西方多元的文化视角与中大一统的文化观念

因为柏拉图对于事物背后的理念的追求和对现象的深刻的怀疑,促使西方人总趋向于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不同的解释,从而形成了多元的流派,最终形成了多元的文化视角.中儒学则习惯于经验式、论点式的结论,无从怀疑,也无从推理,所以最终形成了单一的思维,这种大一统的文化观念在社会构建中有一定优势,但在社会的发展中,容易局限于单一视角,而陷入了视野狭窄的问题.

责任编辑 文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