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思想对新文化观构建的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52 浏览:157318

摘 要:中国哲学在传统与现代的转型中,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根基,通过对比中西哲学中中国哲学的特点与思维方式,以儒家哲学和文化为主,从物我合一的思想出发,在中国政治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中,阐明中国哲学之本来意蕴,以期找到新时怎么发表扬中国哲学的三种方式方法.

关 键 词 :物我合一;文化自觉;儒家;传承与发扬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39-02

不论是闭关自守还是崇洋媚外时期,我们都不能正确理解中国当代哲学.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中国文化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这种变革提供了机会.在中国经济发展是中心,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但是中国的发展更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而文化观念的创新离不开哲学观念的继承与发扬.

一、中国哲学在思维上的特性

文化活动首先是人的活动.人的生命自觉、生存自觉是文化活动的前提.这就与哲学有紧密联系,尤其与中国哲学联系更紧密.在中国与西方哲学长期比较中,中国哲学失去了原来的面貌,重建中国哲学成为这个时代中国的呼声.冯友兰提出中国修养方式与西方的知识论在方法上的不同形态,因为这种方法与科技理性无关,于是把它排除在了哲学之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记忆.文化记忆离不开具体的历史和地理区域.中国人的文化记忆是与中原这块土地联系在一起的[1].而中国哲学中在人的生命自觉、生存自觉上的许多观念和做法,提供精神文化资源这一源头是与源远流长的历史、大量的历史遗存、祖先、民族、文化分不开的.中国哲学存在于祭祀祖先、继承传统的各种活动成为这种历史记忆的仪式中.也存在于地理记忆中即迫不得已迁出中原,而对于中原保持着的一种故乡情结.可以说中国哲学是与中国记忆,与中国情结结合在一起的.

而在现代可以用西方学者“ 文化差异的内隐理论” (culture differ in implicit theory ) 对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加以解释, 文化差异就是指以内隐方式影响人们对行为信息的表征与编码[2].也就是说, 文化差异可以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思维方式表现为一的思想突出.即整体的思想总是大于个体的思想.这种统一不是武断的生硬的统一,而是艺术化的自觉的统一,是以“大道仁”,对待人民,主张施与恩惠,给予保护,不辱鳏寡孤独为主线的思想.周公建洛邑,制礼作乐,把这些普世观念制度化,推向全中国,开创了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所以可以看出中国哲学是通过政治理念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的,以周为例.周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的天道观念也是紧密相连的并且与周易里的哲学观念是有一致性的.在周易中“物生有两”的命题就是与社稷与君臣的地位关系紧密的.可以说中国的五行学说在蜕变中逐渐变成了二,后又成了一.在周朝天人合一的思想变成了阴阳学说,哲学观念的转变使得在国家政治上的体现就是西周的“敬德保民”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周书》中的“黄天无亲,惟德是辅.”以及《国语》中的“天道无亲,为的是授”政治主张.具体表现就是家国观念在隋朝以后,特别是唐代以后,占据主要地位.君主赋予了庶族知识分子很大的权利,所以国观念胜于家和个人的观念,正是这种绵延的血脉关系使中国文化得以在集体中壮大,被保留下来,但是消极的一面也不得不说.个体的积极性被极大的磨灭,没有质疑的权利,国家就不能真正进步,恪守礼仪与秩序.可见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是与中国国家政治、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

二、在解决两类冲突时选择辩证思路的比较

西方哲学中哲学与人生不只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搭上一座认识的桥梁.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作为知、情、意相结合的人与物关系.哲学的最高任务就是把客体当作独立于作为主体的人以外的东西,通过人的认识能力,认识客体的普遍规律性,从而征服客体,达到“主客的对立统一”.哲学于是变成了追求“最”普遍规律的科学.

中国哲学常用辩证思维方式对待问题, 并十分明显地表现在中国人对矛盾的看法上.中国人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的及复杂的观“中庸之道”.这种看待矛盾的方式让中国人在处理矛盾时与美国助于规则和法律不同,求助于协商.

中国哲学不仅在面对西方哲学问题时存在问题.中国哲学体系内部也是存在问题的.如韩国汉阳大学金炳采教授认为儒学发展中心就在人性论,儒家人性论的本质是道德生命的自我实现,人的尊严和崇高的价值,是人文世界的信心之基础.台北大学杨祖汉教授说,儒学即只有承认个人的有限性,个人必须依持于社群乃至天地宇宙,才得以生存与繁衍,才能使人与宇宙与社会联系起来,一致上升到超越性的终极问题.武汉大学郭齐勇就民间儒学这一文化思想形态作了价值重估,认为儒学现代意义在于民间的儒家或儒学或儒教在文化身份认同、维系社会人心,乃至社会制度层面的改革等方面的作用.显然对待儒家的是两种鲜明的态度.

把思维特性与其他因素特别是中国的治国理念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不难发现,中国哲学“既超越又内在”、“即内在即超越”之独特形态从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会伴随着思想、信念与行为方式等的改变, 而这种改变与思维方式的变化是一致的.中国人辩证与整体思维方式,阻碍了中国人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所以, 了解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性, 并克服弊端, 对现代充分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尤为重要.中国人最早提出的辩证法思想,但是这些思想全都被内化了,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淹没了,而晚于中国几千年以后,欧洲人却发明了电磁学说、能量守恒定律、遗传定律.张岱年认为中国哲学专注于内心的修养,而不重视外物的改造,唯以涵养内心的精神生活为贵,而对环境的克服不予重视,对社会民生多所忽略.这是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的缺陷,以及我们重新建立文化观突破口.

三、中国哲学为新的文化观提供的路径

李景林认为今人理解诚信基于人的真实的德性成就和存在的完成,才能实现诚信的本真意义.李翔海认为儒学的当怎么发表展应当积极面对三个问题,即当代儒学能否切实显现出和而不同、开放兼容的心胸与气度,能否为人类的“制度困局”做出自己的贡献,能否成为普通民众的安身立命之道.

从柏拉图以来,西方传统哲学就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当作终极目标,这使得在知识上一定要表现为普适性.西方人认为,最普遍的只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而不是经验获得,并通过超验的领域用一系列概念去建构.西方的哲学标准就变成了普适标准,而在孔子看来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孟子看来,要从内心的培养开始,即通过人性的修养,知其性以知天以培养“浩然之气”.所以中国哲学不是脱离实践的闭门思过,是通过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调整体现中国哲学独有价值的,在应对生活向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让中国哲学发挥调和人达到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一致的作用才是其现代意义.也是另一种利用规律的方式.

西方哲学内部也存在两大对立主义即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人生在世应该以人生的自觉为目标,无论是杜威的人本主义还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都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之后哲学家对哲学精神的反思.这说明过去那种偏重知识论的传统西方哲学正在发生变革,西方哲学已经开始注重人和人的活动.

因此,在新的哲学形成过程中,中国修养哲学讲主客合一而且天人合一的特征,一定会成为今后东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汇通处或贯通点.张岱年提出若能以修养哲学为方法,王国维提出以中西文化的交流为角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现代哲学的结合的方式.所以我们应在王国维的既有的洞见下,检视出当前应有的扎实工作之要项和展望未来发展的愿景.

西方哲学传统中之“超自然或超绝形上学”,迥乎不同.世俗生活领域与价值理想领域的二分法,形成二元论之困境.那么中国在新的哲学观念树立之际一定要避免这一问题.首先,理论严密建构的系统化,均应反复观摩和采取实做性的练习.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化状况一方面是思想和理论的“无根”,另一方面是民众生活的“无靠”.其次,社会和民众生活亦需要有相应的文化理念及合宜的礼仪礼俗形式,实现自身文化生命的点化与提升,才能达至教养而不至趋于腐化和庸俗化.“即一种文化价值理念的人格化的体现,以一种人格感召的形式实现着文化理念的教化之效[3],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在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一体化的当今世界,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不应墨守成规.在古代若中国文化不接受和消化外来的佛学,则不会使中国哲学与文化酝酿成儒、释、道如此丰富多彩,深刻隽永的精神富源.中国哲学应走出传统,面对时代和世局,开拓出富时代性的好论题,在与欧洲、印度、阿拉伯等哲学智慧的同异以及世界上几大哲学传统在中华文化区的碰撞与交融中.体现出中国人的哲学智慧、超越境界、身心性命的修炼与人生意境、言说论辩方式的独有特色.

未来的希望在青年人身上,年轻人的歌舞中,以重回汉唐为基调的不在少数,那么为什么是汉唐,不是宋朝也不是明清,汉服,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是自己的古老服装,而精神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看到盛世开太平的盛世,在音乐上宫商角徵羽也越来越多的被音乐人所运用.有许多以汉唐为素材的影视作品呈现并被大众所喜爱.从历史角度看,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虽然不能说是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明,但却是最有效率、最成功的文明.自上古至唐、宋,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一地域的古史系统、圣贤行迹、王宅城廓,主宰着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并因此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故乡[1].灿烂的中国以汉唐为代表的文化自然、社会、人生的价值判断却明显超出了历史时空的限定,具有普世性.这种普世性,是它在中国乃至东亚被广泛认同的原因,也是官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做出的最重要贡献.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说法我们要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才能将中国文化从核心向边缘不断发展中原文化,展现中国哲学的魅力.

对于中国文明的发扬现如今经过了坎坷与挫折,笔者认为在未来的道路上,只要我们本着求真、求实的态度,积极面向未来的勇气,那么有一天中国文化会再次发扬光大,而这是与汉唐文明不同的新的现代中国文化.在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我们也只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传承好自己的文化.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