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哲学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刍议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28 浏览:17388

[提要]现象学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运动,它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体现在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之中,不仅消解了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立,而且还提出一整套包括现象学还原等在内的独特的哲学研究方法,这对构建当代中国社会的哲学形态具有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胡塞尔;现象学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6日

现象学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运动.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由于学院哲学提出了其问题,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它在本世纪也形成了四种思潮,分别是分析哲学、现象学、西方马克思和结构主义.”美国现象学史学家施皮格伯格对现象学哲学进一步论证,把现象学哲学看作一种运动而非流派.他在《现象学运动》一书中提出:“使用‘运动’这种比喻的说法主要有以下理由:(1)现象学不是一种静止的哲学.而是一种能动要素的动态哲学.它的发展取决于它能遇到的‘事物’,它能遇到的领域的结构;(2)它像一条河流,它含有若干平行的支流,这些支流有关系,但绝不是同质的,并且可以以不同的速度运动;(3)它们有共同的出发点,但并不需要有确定的可预先指出的共同目标,一个运动的各个成分向不同方向发展,这一运动的性质是完全一致的.”

马克思指出:“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等哲学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且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胡塞尔的现象学旨在为人类生活重新确立一个坚实稳固的基础,以便彻底化解当时流行的心理主义、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所带来的各种危机,重新寻找价值与意义的普遍性、客观性,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严格科学的哲学.法国哲学家伽罗蒂在《人的远景》一书说:“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在两个危机阶段的连接点上产生的:一个是对许多最确定的真理发现怀疑的科学发展的危机阶段;一个是人类历史的危机阶段.这时人们被引起了对许多最确定的“价值的”怀疑,而向自己提出根本性的问题,如人的生存有何意义和人正在经历的历史有何意义等问题.”在中国,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与社会体制,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在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人们也付出了环境和精神上的沉重代价.如何构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进而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寻求可靠的精神基础,这是中国现象学运动的终极关怀和它得以产生、发展的原初动力.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1986年,胡塞尔的第一个中文译本《现象学的观念》由倪梁康译出.从此之后,中国的学术界发生一系列与现象学有关的事件:第一届中国现象学研讨会1994年10月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此后不久,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成立.1995年9月《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一辑出版.2001年10月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成立,随后相继成立的有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心,等等.依笔者之见,到目前为止,中国也有了一个类似于西方的现象学运动.

现象学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中体现在它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中.现象学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彻底破除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即颠覆自柏拉图以来传统哲学主客相分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把世界分为现象界与本体界,以主客绝对分离为前提,以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为基本范畴,以认识为基本途径,以求达到对实体或本体的洞见.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有多种概括,如实体主义、本质主义、逻格斯中心主义或永恒的在场理论,但其精神实质都是一样的.现象学哲学则与此不同,在胡塞尔看来,与人脱离的所谓外部世界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存而不论,或悬置或加括号,现象学要探讨的是呈现在意识中的世界即关于世界的现象学.在这种视域中,没有脱离主体的客体,也没有脱离客体的主体.也就是说,对象总是意识指向的对象,意识总是关于对象的意识.另一位现象学哲学家海德格尔则认为,此在于世界首先是一种存在关系,随后才衍生出被传统哲学当作第一性的主客关系,对当下的超越不是跃进到抽象的理式世界,而是超越到尚未出场的感性的、具体的、变动不居的生活世界.与此相适应,上手与在手、在场与非在场、呈现与遮蔽、中心与边缘等构成哲学的核心范畴.总之,哲学思维方式经历了从实体到关系的裂变,这种裂变成为衡量哲学现代性的标志之一.就现象学内部来看,胡塞尔以意识的意向性来消解这种二元对立;海德格尔拒绝胡塞尔先验唯心论的立场,而以存在于世界之中的此在的存在作为基点来统一二者,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在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知觉放置在其哲学的首要位置,把主客体统一在身体-主体的知觉之中.相对比较而言,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更为彻底,真正代表了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因此,现象学哲学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的一个标志,就是不再把追求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还是精神作为哲学的终极目标,而是从抽象的自在的自然世界和观念世界回返到与人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世界,在两者的关系中来探究哲学所应关注的各种问题.

现象学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不仅表现在对主客二元的克服方面也表现在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特定的对象需要特定的方法,反之特定的方法也需要特定的对象.从研究对象来看,现象学哲学关注的不再是脱离人的抽象的物质世界,也不是脱离物质的抽象的精神世界,相反,生活世界成为其关注的理论核心.胡塞尔认为:“这个我们在清静时生活于其中的生活世界早已经在哪儿了,先于我们的存在,而且是所有实践的基础,不管这些实践是理论的或超理论的.”现象学哲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专门描写这个观念的生活世界的结构.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现象学哲学不再以庞大而严密的思辨体系来推演生活的逻辑,也不采用经验主义的归纳方法来解释生活,而是采用现象学的描述方法,即具体的、严格的方法直观生活世界.中国现象学哲学家倪梁康指出:“在胡塞尔那里,在舍勒那里,在海德格尔,尤其是在早、中期的海德格尔那里,我们都可以发现一种探讨方式上的相似性.他们都不是体系哲学家,无力也无愿通过体系的折叠而将世界装入自己口袋之中.他们不做惊世骇俗的壮举,不以救世主自居,而是一步一步地进行踏实的‘工作哲学’的基础研究,并且为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感到由衷的喜悦.”正如胡塞尔所讲,现象学哲学不再需要大面额的钞票,它需要的是小零钱,诸如意向性理论:意识都是关于某物的意识,所谓“意向性”是指所有意识,即有所指向的意识的性质;中止判断论:也叫“悬置”或“存而不论”,指认识时注意力集中在内在的原始的意识现象上而暂时撇开外在存在的事物;现象学还原:包括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前者指观察者回到使事物得到显现的原始的意识活动现象中去,以获得对本质的直观的明证;后者指观察者站在先验自我的地位上,对原始的意识活动做出反思的描述.还有交互主体论、生活世界理论等等,都构成了现象学特有的哲学理论与方法论.胡塞尔说得好:“那些产生于遥远、含混和非本真直观中的含义对我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回到‘事实本身’上去.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了的直观中获得明见性”.“只有通过直观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质洞察的回复,哲学的伟大传统才能根据概念和问题而得到运用,只有通过这一途径,概念才能得到直观的澄清,问题才能在直观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出,而后才能得到原则上的解决.”凡此种种都是哲学现代性的典型标志,也是现象学哲学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的成果显现.


主要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1.2.

[2]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商务印书馆长,1995.36.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121.

[4]伽罗蒂.人的远景[M].北京:三联书店,1965.22.

[5]布宁.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倪梁康.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1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