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成长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777 浏览:69978

【摘 要】中小学心理教师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但因为教师自身的人格特质和心理工作的职业特点,大多数心理教师都有着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这都直接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只有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业务学习,开展心理督导和体验,才能逐步解决心理教师自身的一些心理问题.

【关 键 词】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成长;心理问题

近年来,党和国家也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999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这些文件从政策上确认和强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文件要求和部署下,全国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学校都成立了中小学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设置专职心理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发展的背后,一些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正在面临自身心理问题和职业发展问题的困惑,为了保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关注学校心理教师的职业成长.

如今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专职心理教师和心理教师来开展的,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专职心理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专职心理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专业引领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对目标学生群体和高危学生群体的心理干预中承担着主要工作,可以说一个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往往代表着这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在学校心理工作中心理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反照着工作对象的矛盾、需求、困惑和挫折等,只有这面镜子经常保持明亮,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但心理教师这面镜子,又该如何保持明亮呢?其唯一的途径那就是心理教师自身的不断地成长,也就是要解决好心理教师的职业成长问题.

个人的职业成长是指个体努力趋向某一职业目标和方向所取得的自我品质的积极变化.在心理教师的专业生涯中,个人职业成长历时持久,范围广阔,将面临心理知识的内化,人格的整合、对未完成事件的处理、职业枯竭等成长任务.而在学校心理工作中不少心理教师自身就存在很多问题:

⑴大量接触学生负面情绪自身被感染:在咨询的过程中大多数心理老师都会在咨询的过程中对来访者产生同情,比方说有的学生家境贫困、有的学生双亲离异、有的教师自身婚姻不幸,在自身同情对方的同时也影响了心理教师的情绪,使心理教师无法理性的引导学生走向心理康复.

⑵长时间接触有心理的问题学生造成的情感冷漠.在长时间接触负面情绪的同时,很多心理老师采取内心隔离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时间久了就会对求助者情感淡漠,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习以为常,反应冷淡.

⑶自身人格特质对心理工作的消极影响:我国的心理工作者缺乏相应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分析,导致不少心理老师自身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问题没有较好的处理,形成多面人格或检测面具,甚至不能较好的处理自身和外界的关系,自身价值观存在冲突,内心存在明显焦虑感,在开展心理教育时很难正确协调自己和来访者的关系,无法给来访者足够的支持和包容.

⑷长时间工作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教师在心理教育和咨询工作中长时间接触有问题的学生和家长,如果期望和现实出现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自己制定的工作目标没有达到,就容易产生资源枯竭感,厌倦生活与工作,甚至可能会出现抑郁情绪.另外,很多求助的学生和家长缺乏改变的动机,心理教育的效果不明显,让心理老师产生无奈感.很多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后没有反馈与感恩,这也容易造成了心理的老师的职业挫败感.

学校心理教师出现职业成长中的这些问题是和多种因素相关的:

首先,这与学校特殊的工作性质相关.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2007年调查:学校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到15%,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到3%左右,这个比例从总体上说较小,但对于师生比严重失衡的心理教育工作来说却是很重的工作量,现在学校学生动辄上千人,但专职心理教师往往仅仅有一道两个人,这就使心理老师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接触大量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如果心理教师缺乏职业界线,在工作和生活中持续付出,不断给与,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职业枯竭;


其次,与心理教师的个人因素有关.许多心理教师满怀热情投身心理教育工作,但心理的改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很多求助者或教育对象会依然如故,没有发生任何成长的变化,这对与心理教师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挫败,心理教师很容易产生焦虑、委屈、内疚,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还有些心理教师自身就有潜在心理问题没有处理,比方说心理教师在自身以前的生活中就受到过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很可能被求助者激活,从而影响到心理工作.

第三,与心理教师的工作设置有关.例如心理教师在工作中间歇期的缺乏,忽视自身心理需要和心理保健;没有认识到自身专业局限性和工作对象的匹配性;很多心理教师在学校同时还兼德育处、团委、校医、办公室等部门的工作,这种多重职业角色无形中就增加了职业的繁杂性,加大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第四,与缺乏专业心理督导有关:心理督导主要解决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问题,特别是心理咨询技能的提高,现在许多学校的心理教师在工作中有了问题无处诉说,有了困惑无人帮助,有了失误无人提醒.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案例问题错综复杂,心理教师在咨询工作中常产生无助感,但出于保密原则心理老师在咨询中的困惑又无人倾诉,内心充满了孤独感、压抑感.如果心理教师能得到同行的支持和专家的督导,相应的心理问题肯定会减少.

以上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职业的规划和成长,因为心理工作者是一个需要终身不断成长的职业,需要健全的人格、专业认证和执业经验.国际上在专业心理工作者的成长过程中,各个发达国家都有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特别是资格认证之后的继续教育、见习实习、专家督导都有相应的学分学时要求.而我国现有的职业心理工作者的培养体系不健全,侧重认证,后续培养环节多有缺失,现实技术支持几乎没有.许多已经在岗的心理工作者没有个人的职业成长的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心理教师自己来进行很好的职业规划,不断推动自身职业成长.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有以下一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