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224 浏览:12021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是一大难点.从历次语文测试来看,我们教者认为得分率很高的文言文考查却一塌糊涂,学生连最基本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都失分较多.而《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给出了明确的目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见,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文史知识,积淀古代文化.为此,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时常思考:究竟应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前预习,对于白话文,学生完全能自主预习;而文言文的预习则需要老师指导.指导得好,则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本上没有文言语感,无停顿、断句常识.因此,课前的预习我通常要求:一是在老师领读的基础上读通、读熟课文,比比看:哪个学生最先读通、读熟课文;比比哪个学习小组最先完成任务.这主要是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要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必须不能让他们觉得文言文生涩难读,因此读通课文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在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初学兴趣.二是在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作者信息资料及写作背景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九年级学生我则要求能自己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课文.对于有个别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等到课堂学习时再解决.当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可以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适当评比,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兵教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1、反复诵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应在于朗读背诵,词语积累,疏通文段.因此,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反复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非常好的手段.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诵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全班朗读、小组朗读、个别朗读,师生对读、分组对读、男女对读、分角色读,跟着录音读、配了音乐读,等.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就能让学生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读出文言的语言规律,体味文言特有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和热情.

2.设疑导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如在课文的关键处设疑,刘禹锡的《陋室铭》中, “陋室”是“陋” 还是“不陋”?何以见得?如此设疑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也可在学生容易忽略处设疑,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改为“连”,“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学生在思考中领悟,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授之以渔.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成为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些规律.如句子的翻译中,要做到“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握“留、直、补、删、调、换”的六字法则,这样句子翻译就不会头痛了;如虚词的用法中,可一一总结,发现规律.以“之”为例,“之”在初中文言课文中常见用法是三种:一是做动词,去、到;二是做代词,结合具体语句翻译;三是做助词,除了在结构助词中翻译成“的”,其余大多时候都不翻译.还有如通检测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现象,以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学生掌握的规律越多,兴趣也就越浓.

三、引导学生课后及时巩固,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除了抓住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学习外,课后的巩固练习也很重要.我在教学文言文时,常常会采用以下形式进行巩固练习:一是利用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文言文学习掌握的情况,主要是检查重点词语的积累、特殊句式和重点句子的翻译等.二是在一篇课文学完后,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方式来对该课的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竞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如“比比看”小组PK赛,“看谁答得快”个人赛等,试题可以是教师命题,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出题.这样,在竞赛中让学生巩固知识,获得成就感;在出题在掌握知识,品尝当小老师的幸福感.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自然就更浓了.

总之,教师只有在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后,才能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