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85 浏览:21059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新型课程.新课标虽未提出具体的标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很多方面与其他学科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灵活应用各种教学策略,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广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几种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运用提问策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适时提问,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时要注意时机,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反之.如果提问时机把握不好,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难于启迪学生思维,影响课堂效果.

(二)陷阱设问,巩固知识及技能,提高思维品质

由于受年龄等条件限制,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不全面、不深刻,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在不断重复着“接受新知识一出现错误一改正错误一完善知识系统”这一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充实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所谓“错误”在所难免,预设陷阱就是根据教学中学生易错的知识内容、难以掌握的基本技能等知识点设置错误陷阱,让学生体验错误.加深对错误的认识,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走过的弯路,从而更牢固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及技能.

(三)多方位提问,培养学生纵联横拓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问题,可以运用条件及结论变化,多方位、多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纵联横拓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如在Frontpage建立网页的超级链接操作时,在学生学会了利用菜单栏中插入“超链接”方法后,教师可以提出: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如果原来所建立的超链接错了.怎么办除了文本以外,图片能建立超链接吗若能怎么建立呢能与当前网页建立超链接吗要如何建立,要先做什么能与不存在的网页建立超链接吗除了与网页建立超链接外,能与其他的文件建立超链接吗这些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不仅使学生对超链接的建立认识变得更为全面、深刻,同时也启迪学生:遇到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认识.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方法,又能帮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任务要明确.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较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但若任务不明确,他们就认为没有任务.显得无所事事.如在学习word《在文本中插入图片》这一课时,设置了以下具体任务:规定了图片来源的位置、图片的大小、图片版式,这样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也就初步掌握了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通过以后制作电子小报的比赛,学生就能熟悉掌握图片格式设置.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根据电子小报内容、图片的不同,按自己的喜好及内容不同的电子小报的制作,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其次,任务要有层次性.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我们在设置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任务分为不同的层次.如:运用Powerpoint制作《福州与三坊七巷》系列幻灯片时.教师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了有关三坊七巷部分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素材),且根据这些资料制作了部分样张.这节课中将这个任务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仿照教师样张.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完成制作幻灯片的任务.第二层次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行查找素材,增加幻灯片数量;设置背景、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效果等.当第二层次的学生完成这一任务后.其作品比教师所提供的样张更美观、更丰富.具有很好的观赏性.这样既能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使他们掌握了相应知识和技能;又挖掘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互相竞争中力争做得更好,进一步培养了他们自信心,提高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再次.任务要真实、合理.学生完成任务后,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完成任务后的作品,应与实际情况相一致,且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否则.学生完成任务后虽能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但会觉得枯燥乏味,被动应付.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动力.

三、运用课外延伸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特别注重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即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重要.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的机会,结合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对课堂延伸,模糊课内课外界限.让学生创造并创新出好的作品.

四、运用学科渗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得信息技术知识传授贯穿于学校所学科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使用CIA或因特网等学习其他课程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如此,它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科的整合,学习《数据整理与统计》知识点时,经数据收集,利用powerpoint绘制柱形图.与语文学科整合学习《古诗词诵读》时.要求学生通过网上查找相应诗、词的作者等背景资料,这样不仅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五、运用研究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推行研究性的教学策略,更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问题,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因为研究性教学是学生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并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参与发现新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认知得到满足,通过探究,发现有关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规律.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较强的新知记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一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完成特定任务的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操作、发现并总结经验的本领.

总之,以灵活、创新和多元的教学策略为指导.倡导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自主探究、积极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使他们具备立足于信息时代的良好素质,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出不懈努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