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的可行性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599 浏览:33572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这就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工作的档案数字化建设也是顺应潮流,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这种挑战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应对,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怎么写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怎么写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怎么写作.

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

一、充分认识档案技术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

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怎么写作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怎么写作.

2.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是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各级政府把数字化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其一,各级档案馆是地方党委、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信息资源不能很好的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化政府建设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所以,要建设数字化政府,首先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和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技术必须采用信息技术.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是社会的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在一些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不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来投资者,他们只有详细了解一个地方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这个地方的详情恰恰只有该地的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怎么写作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1.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混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数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是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要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必须抓好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获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要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有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笔者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如果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连接形成开放的分布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

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者对此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政府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

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所在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


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过去,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今后,应当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

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要做出统一的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在目前的形势和条件下,档案技术采用信息技术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既要看到它的可行性增强信心,又要看到它的艰巨性锲而不舍.只有坚持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