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素质教育观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582 浏览:129721

【摘 要】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然而,老师的业务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所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观是教学的关键,是势在必行的.

【关 键 词】提高业务增强效果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21

一、引言

心理学认为:人在心理平衡,心情舒畅的情况下思维敏捷、记忆清晰、感受力和造力也异乎录常地强,因而信息输出或反馈的效度也高.在此良好的心情下,对确切了解的学生,熟练的教材、精心准备的教案所输出的信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求知欲,引起学生的积极思才,使其思维过程顺利发展.反之,当教师的心理受到某种干扰,心境不佳时,常表现为:思路遗忘或受阻、信息输出失效、逻辑思维屏蔽等,它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心理信息的相互作用.为此,为了获得较好教学效果,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我就教学过程中,如何保持良好的临堂心理状态谈谈个人体会.

二、素质教育观的体会

1.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图等.新增了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几何方面也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了.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中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让数学回归数学的教育形态.

关注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教师的作用不是给水喝而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水源的问题.同时,数学的本源从逻辑上说是数学的逻辑起点,即数学产生、发展的源泉.所以,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数学适当返璞归真,恢复数学的本来面目,回到真实的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去,回到数学家当初发明创新的状态,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从根本出发,要不断地探寻数学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本源数学的逻辑本源;数学知识之问、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汇点、网络点、关节点、联结点.只有这样,才能探寻数学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众所周知,数学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会.我们人类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数学就是要探寻数学的生活、自然和社会本源.例如,已知a,b∈R,a<(b+m),理解数学的本质.

显而易见,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的数学观,对教师实施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角色必须由传统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知识的传授者,数学技能的训练者,转变为数学课程的开发者、使用者,数学文明殿堂的引领者;要求教师必须从过去重记忆、重理解数学知识结论,轻数学知识的发现和产生过程,重数学解题技巧,轻数学思想、数学创新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这些落后观念的窠臼中走出来,因此,数学教师必然以开放的心态处理数学教材,灵活运用各种课程资源,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刨设贴近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数学情境,生动形象地设计数学教学材料,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数学作业.数学教师必然要更多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深入体会数学之本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数学的学习、研究、教学中去,从而使自身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具教学技能与境界.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创新实践、人格升华,师生在数学教学中交往互动,共同经历,共同成长,于是数学教学变成教师,也是学生人生中的一段激荡的生命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