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例的有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65 浏览:7127

摘 要:综观当今小学数学教坛,课改无疑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其课改的目的就是如何让课堂的教学更有效.因此,教师的教学就应该紧扣大纲,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达到有效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关 键 词:新课例;有效教学;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87-01

1.导课新颖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一个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了.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作为一节课的导入就是这节课的开端,因此,教师应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简单说就是设计好导语.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如何导课呢?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以及教材的一些特点进行创设.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师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激发兴趣.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编了猴王分饼的故事:猴王做了三快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一快饼平均分成4块分给了甲猴子一块,乙猴说我要两块,猴王把第二快饼平均分成了8块,分给乙猴两块,丙猴觉得我要比它们多,就说我要三块,猴王听了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了12块,分给丙猴三块,故事说到这时我问: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分的多呢?这样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求知的.再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让学生猜猜后问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紧接着说等你们上完这节课后就会知道老师算的快的秘密了,你们也会像老师一样聪明了.这样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数学课的学习.

2.优化的教学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一谈到教学手段,很多人就会想到多媒体的运用上,当然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形式新颖而生动有趣的幻灯、投影能激起学生大脑的兴奋,引起注意.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可是我想说的优化教学手段是体现在四个字"趣"、"逗"、"动"、"说".

2.1趣.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就要体现一个"趣"字,因为有了"趣"才有了快乐.例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比》时我帮自己班一名同学拍了一张全身照,将这张照片进行一些处理,有按比例放大和缩小的,也有没按比例放大和缩小的,展示给同学们看,问哪几张照片像,哪几张不像,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时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我紧接着说这里面存在着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吗?学生有了兴趣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学习上,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能够体现出来.

2.2逗.数学课中多一些"逗"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逗"的艺术实际就是语言的艺术.借"逗"来激发兴趣,让兴趣为学生在课上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样的课,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例如:在"花边有多长"的教学中,举出三种不同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即:(1)长+宽+长+宽;(2)长×2+宽×2;(3)(长+宽)×2;然后讨论这三种方法中哪种解法简便.我在教学这个知识点时,觉得这三种方法中,除了第一种方法比较麻烦外,其它两种解法都较简便.但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再集中起来,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问话:"同学们,这三种解法中你们喜欢哪种解法?"大部分学生说喜欢第二种或第三种解法.又问:"喜欢这两种方法的同学,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有的说喜欢第二种,有的说喜欢第三种,各持己见.这时,我首先对这两种方法给予肯定,接着说:"你们都有了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哪种方法?"我逗出这句话后,学生又议论起来了.我便装作很神秘的样子说:"我最喜欢的是——第——三种解法."刚才说喜欢第三种解法的学生都高兴了起来,把课堂教学又一次推向.接下来,把自己喜欢第三种解法的原因作一补充说明.这样处理,既起了导向的作用,突出了教材的意图,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动.所谓的动就是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儿童动手操作,一方面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另一方面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言语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他们在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感知事物的同时,正以活跃的内部言语体验情境,展开思维.他们在操作时必须也必然地同时思考:如何摆放、如何分析、如何剪拼、如何折迭等,而操作中获得的形象和表象,又及时推动他们或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或进行归纳、类比、猜想等,进而深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由于操作活动是动态的,它顺应了儿童好奇喜动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兴趣,使学生在亲历创造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理解.例如:在探究《圆锥的体积》时我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圆锥和圆柱,有等底等高的,有等底不等高的,有是等高不等底的,还有就是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积极性高,对圆锥的体积公式也能理解性的记忆.

2.4说.数学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传授学生接受了,师生角色变换了,这就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主动参与.这"说"就留给了学生,那样他们就不仅仅是"学生",有时还扮演"小老师",实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做到呢?怎么才能让学生"说"呢?例如:在导课时教师就应设计好一些问题,一些悬念,或是在新课中创设问题情境,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想去说,如:"你想知道些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提个问题""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等,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去想去说."说"可以同桌说,可以在小组里说,也可以在全班说,甚至在课后说.在大家的畅所欲言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知识.


3.要注重"反思",更能体现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说到"反思"也许认为是老师的行为.其实不仅仅是老师在教学后要反思,学生也需要反思.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因此要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还可以对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如:课本中的《整理与复习》中的请你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就是一个很好的反思过程.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