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007 浏览:105601

摘 要 :语文课堂作为我们母语的培养基地,作用确确实实应该是不可小觑的,但是高中语文却在不经意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主要原因是高考

中基本上没有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对分分小命根追求的越是狂热,也就开始越加地吝啬地给语文学科的时间.于是,无论是在什么等级

的学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都不是很高,这令我们每一个励精图治,天道酬勤的语文教员都充满了惶惑.

关 键 词: 高中; 语文 教学; 时效性;

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不能够立竿见影,我们学科的作用和实效,通过高中的学习,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读懂古代作品,品味古典文化的魅力,做一个更有中国味的中国人,更具有龙的精神和脊髓.怎样更好地引导学生来充满和热情地来学习语文学科呢?我认为分为以下几点.

一、情境式教学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我认为根据语文的学科特征,情境式教学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的语言,一是老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的学习氛围.在语文课上,本来就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教师不能以枯槁、平实的语言面对学生,最好做到妙语连珠,口吐珠玑,给学生形成一种文学审美的意境.尤其表现在导语上.如讲李白可以这样导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酒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样的导语既言简意赅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其次,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有的时候,人的阅历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而我们的学生还处于少不更事的人生时期,很多内容是他们所难以理解和体悟的,那么我们只能利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比较直观的就是对音乐和影像的合理应用.例如,我在上《秋声赋》的时候,第一课时中学生都表示理解不到这种悲秋的思绪,搞不清楚古人为何悲秋?于是,课下我就找到大量关于表现秋天萧瑟的图片和作者的经历,以及一首古筝曲《细雨微风》作以背景音乐,第二课时中我将这些资料一一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很真切地体会得到作品中的悲情,并能饱含感情地阅读,积极地去理解全文.又例如,一位教师朋友给我讲,他曾在一堂心理描写的课上,为了让学生写出真正的内心活动,她是这样创设的:匆匆忙忙走进教室,进屋气喘吁吁地说,同学们老师刚刚接到一个,说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妈妈在今早上班途中被一辆轿车撞到,由于伤势严重,那位女同志只说出孩子是我们学校我们班的没有说出姓名就晕厥过去,请问有可能是哪位同学的家长?我们可以派一名同学去看看.这时,学生们都沸腾了,很多同学都大声喊道,老师,肯定是我妈妈,我妈妈就那个点上班,让我去吧,一时间,“让我去吧、让我去吧”的喊声乱成一片,还有学生这时已经急得流下眼泪,就连不可能是自己家长的同学也在替同桌,替好朋友着急,老师,让某某去吧,她妈妈是残疾人等这时,老师看时候差不多了,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心理描写”四个大字,顿时,教室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都深深叹了一口气,开玩笑地说,老师,下回不能这样啦!随后,学生们都将自己的刚才的内心细致地描绘了出来,写得都很好,很淋漓尽致.我认为这就是很成功的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当然了,创设一个好的情景也需要教师花费很多心思,教师要多思考.


二、教师要博学多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要把语文课上好,教师本身就要犹如一眼汩汩流淌的的清泉.语文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靠传授教材的知识来应付考试,那就远远不够了.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都应不断充实自己.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并加以自己独特的见解,把自己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告别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其次,经常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如报刊或网络.检测如要讲《阿房宫赋》,我在认真备好教材之外,上网查阅有关秦朝和秦始皇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再其次,读课文的原著及有关专业的书籍,充分利用课内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课外知识的掌握也不可小看,教师要经常读一些好的作品,适宜学生的理解水平,然后推荐给学生,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用几分钟来换取学生课下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自主学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丰富的知识、独特的见解、真挚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定能叩响莘莘学子的心弦,既教活了语文课,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时刻关心社会,因为我们的认识很容易就传达到学生那里去,首先我们要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从阅读中提高自我的审美品味,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教育.阅读社会这大书,观察生活的丰富多变,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去接触社会,不断地阅读生活,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致于成为时代的文盲.如果教师自觉接受当代学生对教师知识的挑战,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那么语文课堂就能活起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自己关注社会外,还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因为学生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社会之中,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心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及为多数人所瞩目的带倾向性的问题.有了这样一腔热血,他们自然就会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走向,注视世界的变化,也就会自然地主动地去浏览报刊,注意新闻,关注时局,议论时事,抨击时弊.关注社会,就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改变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陋习,将语言文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就能使作文教学活起来,在作文考场上就有了正确的思想观点、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宣泄了.

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将汉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用人类文化去熏陶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我认为新课标提的很实在,是让我们语文老师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地培养一批能够很好运用祖国文字的下一代,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浅薄之间,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培养出知、能、情、美和谐发展的优秀语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