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的品德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808 浏览:80747

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等”品德教育的事实证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没有走进学生心灵、缺少人文关怀的教育是无效的.一次,我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借班上了三年级《我想要,我能要》一课.课后,大家一致认为这堂课设计新颖,教学效果好.反思该课的设计与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就在于: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与同伴和教师进行平等对话、适度评析他人言行、积极进行自我反省等自主体验活动,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道德情感和践行能力,加深对自我、对他人的认识和理解,努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消费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其成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良好个性品质的合格公民奠定了基础,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主要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融入情境

教师既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师生“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有许多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本课一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老师想要什么”的问题情境:张老师从如东经过三次转车才赶到二附小,差点儿耽误了上课.同学们猜猜看,张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最想要什么?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自觉、自然卷入教学情境,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通过与学生互动对话,交流切身感受,共同享受教与学的快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回归学生生活

学生生活是最鲜活、最有效的教育资源.过一个能满足自己需要、有意义的生日,是许多学生的愿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许多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在你生日来临之际,你一定会向爸爸妈妈要许多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吃的、穿的、玩的,等等.如果明天就是你的生日,你最想要什么?

2.下面就将你们想要的生日礼物写在自己的生日心愿卡上(只写礼物的名称和数量),说不定你的心愿会一一实现呢!

3.你们为什么想要这些东西呢?请说说理由.

我认为,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生日庆祝活动,填写生日心愿卡,能使其真情投入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生活的乐趣.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学生会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使教育通过生活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三、引导评价分析

向爸爸妈妈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因达不到目的而撒泼、生气、闹别扭等,是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但好多孩子却认为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为此,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1.有个叫星星的小朋友,今年上三年级,他和我们一样,也想要好多东西.有一次,他和妈妈逛商场时,为要写自己想要的东西还和妈妈闹了别扭呢!

让我们认真看一看,星星为何闹别扭?仔细听一听,是妈妈说得有道理,还是星星说得有道理?(课件展示教材中“星星和妈妈逛商场”的情境)

2.同学们,你们觉得星星是个怎样的孩子?

3.星星和妈妈闹别扭,没有达到目的,但他还指望着爸爸帮他写那双运动鞋呢!如果你就是他的爸爸,你会给他写吗?那你会跟他怎么说呢?

通过对星星言行的分析、评价和换位思考,让学生在评析他人言行和角色体验的过程中自觉提高认识,形成初步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为学生自主反省和提升行为起了铺垫作用.

四、注重内心体验

教育只有入耳入心,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我的生日心愿”和后面进行的“我的午餐搭配”(见下文)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自主调整和行为反思均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生活为依据,讨论的话题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通过自主反省和行为调整,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内心感悟和行为自觉,从而满足其内在发展的需要.这种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内容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教育情境,成为自主“斗争”的“矛盾体”,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不动脑筋的肯定或否定、“信口开河”的表态评价和无原则的相互表扬,能有效促进道德内化,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真正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五、自主检验提升

思想认识的提升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行为加以强化.为此,我设计了“我的午餐搭配”活动.

1.学校要组织一次秋游,中午要在旅游景点吃一顿午餐.你想购写哪些食品为自己准备一顿经济合理的午餐?请你填写一张午餐搭配表,算算这顿午餐共需多少钱.(课件投影“我的午餐”搭配表)

表上提供了部分食品及供你选择,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它食品(填在表中的空格内).

2.填写完后,可以与同桌交流交流,说说你这样选择的理由,再听听同学的意见,看看谁搭配得最合理.

3.大组交流(分类交流:10元以下,10到20元,20元以上),师生评价.

“我的午餐搭配”是学生躬身践行、自主检验、提升内在品质的过程.学生通过“午餐搭配”实践,践行合理消费的思想,自主修正不合理的行为,并初步感受到合理消费不是越省钱越好,只要真正符合自己的需要,家庭的经济条件也许可,不攀比、不浪费,就是合理的消费行为.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初步形成的良好品质和正确的行为倾向,从而获得切实的教育效果.

六、尊重学生需要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注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倡导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设计与教学的追求,尽量做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需要,倡导多元的健康消费观,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为其自主构建丰富而有质量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

本教学设计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内在体验和自主反省,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知道,所谓内省和体验,是指学生对自己真实生活事件和参与的道德情境的进一步感受、体认、沉思、慎独、反省、领悟、提升,是道德内化和品格发展不可或缺的心理活动过程.

该教学活动让学生直面并充分感受自己的生活事件(生日心愿),引发内在的矛盾冲突,让学生通过实事求是的体认和自觉内省,使其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道德内化,并逐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消费行为;学生内在的反思、体悟是具体的、真实的,因而也是最有效的.

道德内化必须以学生的自觉内省为前提,如果学生没有对已有的生活、生活事件、道德情境的自主体悟与反思,就不可能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习得,更不可能培养学生“践履躬行”“致知笃行”的人格特征.“课程要回到儿童生活中去,必须通过儿童这一生活主体,只有当课程的内容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心智结构时,才有可能对他们的生活发生作用.表现于生活的外在化过程必定通过主体的内在化过程来实现.”学生的自觉内省,是道德内化、发展的必然阶段,是良好道德品质习得的最高境界.

【张启建,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齐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