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74 浏览:68676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用语言渲染进入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教育唤起感知,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出有灵魂、有血肉的好作文,可将德育深入人心.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道德教育;情感

语文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的世界更是一个灿烂而生动的世界,它时而澎湃,时而婉转低回,时而叹息不止,时而催人泪下.进入这个世界,犹如进入了一个奇幻的妙境,而我们带领学生徜徉其中,则更是领略了它带给我们的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唤起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除政治课之外的语文重任.语文是语言、文字的学科,通过语言、文字进行道德教育,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用语言渲染进入情境

那是一堂公开课,课题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当分析完贝多芬的处境时,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上帝给了我们健全的身体,让我们感知世界,无以想象这个音乐家当双耳失聪时,会是怎样的落寞与狂躁.但是,我们记得他的——瞎子阿炳,双目失明的他拄着棍子如何在青石板上踽踽独行,任艰难的生活削瘦他,任那冷风苦雨撕扯他单薄的褴褛秋衣,任苦难的人生铸就他.于是,才有了《二泉映月》,今天,让我们记住贝多芬,记住《命运交响曲》,因为他们,都是伟人!等”这一番话深情的表述之后,学生在瞎子阿炳与贝多芬的命运中找到了共鸣,一种由衷的敬佩油然而生.因此,恰到好处的用语言渲染,让学生的感情共鸣,是语文教学德育的第一部曲.

二、运用现代技术教育唤起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技术可以很好的丰富课堂.如七年级上册课文《春》,在课文学习前的导语中,我先展示了一组美丽的春景图,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此时春未到,但春景已荡漾在学生们的心中,接下来的春草、春花、春雨等等美的图景,学生已一目了然.

记得另一次公开教学《荷叶·母亲》,主题是母亲,而这个主题已为师生们熟知.如何在熟知的题材中上出新意,课前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分析完文章好几个图景后,在延伸环节时,我特意挑选了一幅来自汶川地震场景的图片.图片缓缓出现时,那首凄美的乐曲适时而出,我低缓地解说着:请注视图片中这个粉嘟嘟的婴儿,灾难来临的时候,他的母亲用尽全身的力气,弯成弓形,为孩子撑出一片安全的空地.当救援人员发现时,那血肉模糊的躯体下,除了一个完好的婴儿,还有未发出的一条感天动地的短信: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爱你!无以想象失去母亲的他在漫长的人生路中会是怎样的孤寂,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母爱便是永恒!当课堂进行到此处时,我发现一个个学生红着双眼望着我,此时我又提出两个问题:你感受到生活中妈妈的爱了吗?如果妈妈在眼前,你要对她说什么?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欣慰的,在这样的泪光中,相信他们明白、懂得了爱与感恩.

此外,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出有灵魂、有血肉的好作文,也可将德育深入人心:1.在评改中,强化教育效果;2.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熏陶,激发学生积极同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3.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寓于作文中,让作文教学与德育相生相长.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