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05 浏览:155319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要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科学和自然,较为全面地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获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据此可知,能力培养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教师吃透教材,备好材料

实验材料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科学实验课的关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实验材料准备的重要性,只有实验材料准备充足,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探究知识的方法,真正培养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实验材料准备的过程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参与进来.

二、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进而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自觉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去.如在教《杠杆》时,课前教师准备一块大石头,上课时教师问学生:“谁能想个简便的方法让大石头移动?”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举手谈想法:“用手推可以让大石头移动”、“用绳子拉可以让大石头移动”、“在棍子下垫上砖,用棍子撬可以让大石头移动”等学生的想法一一摆了出来.教师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研究用哪种方法省力.通过实验,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在棍子下面垫上砖来撬的方法省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巧妙设疑,促进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探究

探究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去发现未知的东西.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只有探究性的活动,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创设探究的学习情境,不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深化了实验效果,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只有在传授陈述性知识的同时结合程序性知识的讲解,才能设计出有科学根据的、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可操作的方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灵活运用.如对静态物体、动态物体的观察方法,对两个事物现象或对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情况的观察方法等,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手过严而放手不够,这样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的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完全违背现代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在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形成安全操作、规范操作要求的习惯.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与课堂内外,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思维发展了,能力随着提高.所以,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环境,让学生有真正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工农小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