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25 浏览:156306

摘 要: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条件,把握内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培育途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迫切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其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准则,内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行为自觉,实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目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的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既实现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满足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达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社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根本价值遵循.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不断进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面临前所未有的国企压力,“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普世价值”等西方的价值观对我们的价值观造成了负面的冲击和影响,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回应人们的思想疑虑和困惑,进一步坚定人们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人民共识实现社会

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对外抵御资本主义价值观渗透,对内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社会和谐.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转型时期,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所有这些表现出来的具体利益、观念观点上的争论,其核心是价值观的分歧.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须反应并且对这种转型提供思想支持,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争夺发展制高点、道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而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升文化软实力确立为国家战略,核心价值观之争日趋激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最简洁的语言宣传中国,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逐步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舆论垄断,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十八大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国家层面――富强、、文明、和谐.富强即人民生活,富裕、国家综合实力强大,要求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依法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社会和谐既是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倡导的“富强、、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价值理想.这一倡导集中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追求实现的价值目标,是国家意志的深刻表达,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诉求.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终极价值和根本指向,自由同时又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以法治为手段,来保障人们在公平的社会环境里,平等地享有追求自由的权利.“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立足于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现实要求,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

(三)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实、友善.从个人层面来说,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取向,并且以爱岗敬业、做好工作来体现爱国主义的践行,对个人道德层面的要求就是诚实友善,有利于形成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培育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公民,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路径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首先要深化理论研究,完善理论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说服力.“理论开掘的深度,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澄明的程度.”不断强化理论转化,提供有力理论指导,把践行核心价值观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转化成党做群众工作的理论成果,才能易于被群众接受.其次要运用媒体的力量,形成舆论强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方社会称媒体为“第四权力”,并把其喻为现代社会通畅运转的社会“神经”和“血管”.一方面,巩固传统媒体阵地,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作用.是信息传播、社会舆论引导的强大载体和重要阵地.为此,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意义、内容、要求等方面,着力采取务实、管用、有效的宣传方式,迅速兴起理论宣传热潮.另一方面占领新兴媒体阵地,拓宽理论宣传渠道.新媒体具有全天候、跨时空、互动性等特征,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限度为受众提供新闻和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传播效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发挥互联网及其微博、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拓宽利用新兴媒体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 (二)加强教育引导,培养践行核心价值观主要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实现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党员干部是关键.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因此,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及行为表现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体观的认同.党员干部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主观世界,做理论学习的表率.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讲,关键在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党员干部要教育党员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行动上的表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存在,更重要的是要党员干部在实践中使之转化为现实行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青少年是主要对象,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对青少年进行理论灌输教育.要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注重发挥青少年自我教育的内在积极性,提高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价值的内化认同是受教育者的知、情、信、意、行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的协调,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引导知识分子离不开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要引导知识分子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魅力和实践成效,最大限度地掌握群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要鼓励知识分子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强的竞争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推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长期的工程,需要借助于制度化的形式加以保障,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在制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时,以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要积极推动立法进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成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约束机制,明确社会行为的评价标准,鼓励和保护社会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联动机制建设,发挥各方面力量的作用,例如行业组织、社会相似度检测组织、民众自治组织的辅助作用等等.要汇聚社会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取得实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