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60 浏览:20557

【摘 要】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对于个人来说,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多更快.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因此,教学中要以人为本的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 键 词 】学习能力;培养;中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一个人在校的学习时间终究有限,老师讲得再多再细,也不可能把知识都讲完,更多的知识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继续深造,学生要具备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知识更新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重要目标.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根本途径.下面就自己的电工基础课堂教学实践谈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学过程教师注重宏观知识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评价标准上,只看学生的学习结果(甚至局限在考试卷面分数),而不看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灌输,而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能力的发展.学生是为了得到好分数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得能力发展而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将教学目标扩展为使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探索.

1.1 自学课培养阅读能力

电工基础理论的概念、原理和结论文字精练,但表达在教材长篇的叙述里.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基础选取部分简单内容作为阅读自学材料,课前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提纲.在一节课开始时,首先向学生阐明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怎样去做.其后,学生根据学习提纲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反馈练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因势利导地调控自学讨论进程,了解学习进度,掌握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共同性的问题供精讲时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知识和方法上的个别辅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参与学生的讨论.以此培养学生从文字资料中抽取信息的阅读能力.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要求学生按照提纲阅读自学不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学习提纲的归纳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能力.

1.2 讨论课搭建探究平台,挖掘思维潜力

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通过交流讨论最后掌握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沟通能力,也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其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在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1.3 实验课教会学生发现问题

电工基础实验室一般开展的验证实验多,实验时我一般不对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直接评判,而是围绕原理进行简单的讲解,指出思考方向,要求学生理清思路自检数据,以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老师最后总结分析.

在实验课上,我经常让学生先猜想实验情况,当不能出现预期的效果和实验数据时并不直接告知原因,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和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做串联电路时,为了直观体现串联电路分压特点时,我采用白炽灯串联,实验前让学生猜想比较两灯串联与单灯接入时亮度,学生常常习惯性的认为两灯亮度大,但是与实验现象不符合,这样因势利导指出思考方向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以上种种活动,学生逐步学会了发现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学生自信心培养

自信心是个人成功的心理依据.中职学校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把学习当作负担,学习成绩差而又不努力提高,对功课漫不经心,不求上进,甘居人后,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1 创设、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来说和谐不仅有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而且有利于积极思维的萌芽与发展,因为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才敢于向老师陈述观点,老师的鼓励和赞扬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加自信心的动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他们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保持学生积极性的幼苗,对于学生学习中的失误和实验中的过失给予谅解并肯定其参与精神.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生自信心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2.2 夯实基础,因材施教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了与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相应知识信息的学生,才能对于解决问题充满信心,学习情绪高、思维活跃.教师要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要了解学生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缺少什么基础知识,一定要补上,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才有自信,才有效果,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中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提出要求要因人而异,别让学生觉得问题高不可攀,自暴自弃.学习要求要有层次和梯度,可设计为A、B两个层次,A层次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B层次是为部分学有余力并对学科表现出特殊兴趣的学生准备的,学生有选择权.

2.3 相信学生,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创造.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为了获取所谓的教学效率,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快捷”通道到达知识的彼岸,获得知识的结果.而事实上学生思维的发展,就是在从“想不出”到“想出”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建立在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自我肯定基础上.越是对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越是积极,一旦问题解决,他们的自信心越会增强.今天给学生留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能力和自信就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么,在今后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收获和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我们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行为模式培养有独立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