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练海培的文化力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707 浏览:67028

说是机缘,还不如说是注定,注定让她选择了文化节目

初见海培,还不太了解她本人.当旁边的人调侃地说:“我们是听着你的节目长大的咧!”我很诧异,眼前这个气质不凡的女人,看起来如此青春活力,为什么会选择主持文化类的节目,在很多人看来.文化,是前辈做的事情.其实原因很简单,很多人的职业选择都是因为被赶鸭子上架,不过她更多却是因为机缘,2008年,海培在故事广播刚刚成立的时候便加入了这个团体,是故事广播的功臣之一,故事广播以文化为立足之本,说是机缘还不如说是注定,注定让她选择了文化.

人生需要沉淀,音乐给了她沉淀的过程

她一开始就接触新闻播音主持,包括新闻的深度追踪,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年轻有冲劲儿,尽管累,但这样能逼自己迅速地成长起来.做新闻难免会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她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几年下来她觉得自己仍然浮躁而迷茫.因为这样,她转去了音乐台,跟那些伴随70年代的人成长的华语经典音乐有了近七年的交集,终于,她明白,人生是需要沉淀的,而音乐给了她一个沉淀的过程.

进入故事广播后,海培开始接触文化类节目,说来这还受到她外公的影响,海培外公是江津人,爱读书,家里有很多老书,很小的时候,她就翻看外公的书:《红岩》,《重庆掌故》,《安世敏的故事》等,儿时的她住在枣子岚垭的旧街区大杂院里,过去市井生活的种种都给她留下深刻的城市记忆.现在的她,看起来淡泊明志,与世无争,但又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挖掘文化的真谛

《闲话重庆城》开播的时候用普通话播音,总觉得缺少了本土的原汁原味.于是她退到幕后,做了考量本土文化积淀的节目编辑.习惯了普通话语境的她,甚至会在编辑时把文字通通改为重庆话的表达.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外公为她提供了学习地方文化的肥沃土壤,让她那颗幼小的根茎能够迅速地茁壮起来.


她现在主持的《文化沙龙》,为了节目的质量,从采到编,从场地和嘉宾的外联统筹,再到现场的调动以及最后的主持,完全是由她亲自去做.去年11月份的重庆台湾周活动,需要举行一场两岸文化高峰论坛,题材重大,嘉宾更是重庆和台湾文化界的名流.各级领导感觉有压力,找她谈话,跟她讲解各项“对台政策”.海培感觉自己要打一场硬仗.为此,她做了很久的功课.最终,这次文化论坛的主持非常成功,大家都为此兴奋不已,她说,那时候才发现,其实自己也蛮不错的!

作为抗战时来到重庆的下江人的后代,海培庆幸自己生在70年代,因为重庆的六七十年代,甚至在八十年代,都一直很好地留存了本土文化风貌和精髓,她是那个年代的见证人,也是参与人.她用自己的方式把重庆独特的文化展示给听众,展示给每一个与重庆有缘的人,她觉得,这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