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需要的角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473 浏览:26523

摘 要:价值主体的需要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满足价值主体需要及其促进其发展的角度入手,才能促进其价值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主体需要的不平行性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的需要观为指导,分析和满足主体当前生存、发展的需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关 键 词:主体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2

任何人类的活动都是为实现某种需要,在特定的目标驱动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实现的.“‘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价值的尺度取决于主体的需要.只有当客体的存在和属性同主体的需要发生联系,用主体尺度加以衡量的时候,主客体之间才能形成价值关系.所以说,价值的根本特性就在于它的“属人性”或“主体需要性”.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必须从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的方面入手,如此,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接受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有科学的认识.

一、价值主体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包括单个的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作为价值主体的社会,归根到底是由单个的人所组成的,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讲,“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③“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本身.”④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所指的个人和社会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有着现实的具体的需要,并从事着一定活动的人,这些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或属性(有用性)发生联系,由此建立起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价值关系.

(二)价值主体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作用

1.价值主体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

首先,价值主体的需要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大小,就要看在多大程度上它满足了主体需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价值主体的需要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目标与动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呈现为一个动态的和连续的实现过程.再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就是其属性或功能满足了价值主体的需要,对价值主体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2.主体需要的满足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从自身来讲,呈现为一个客体主体化的过程,这也正是价值实现的实质.从本质上来讲反映的是一种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即社会和人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之间的矛盾.由此可以看出,主体的需要越强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体的功能或属性(有用性)在某种程度上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就越能促进其价值的实现.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需要存在的问题

人的基本需要的失衡

首先,物质需要的不平行.物质需要的不平行主要表现为低层次物质需要的矛盾突出.人既有低层次的需要的矛盾,如,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需要;又有高层次的需要的矛盾,如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不同层次的人的需要不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需要的矛盾也不同.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加之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在获得高层次需要满足的同时,低层次的需要矛盾更加突出,如下岗问题,就业难题,住房问题,上学医疗,食品安全等问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不足,导致各种低层次需要矛盾日益暴露,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日益严峻.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不能满足这种矛盾需要的矛盾.古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基本物质需求得不到保证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根本谈不上价值的实现.

其次,精神需要不平行.精神需要不平行主要表现在:第一,精神需要的缺失.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人们把社会的物质需求放在第一位.而在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的同时,人们的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过大,由此,人们精神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相应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相对滞后,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人们精神需求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又由于社会保障体制欠佳,人际关系淡化,部分群众有时会感到心理失衡、苦闷,对个人命运难以把握等,需要精神慰藉和解脱,在不能得到正确帮助和满足的情况下,容易走向极端.比如富士康的“三连跳”.第二,腐朽精神需求的蔓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没能正确的引导,导致了一些腐朽的思想日益严重.有不少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观念.还有一些人消极平庸、不思进取、精神空虚.对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三,新的精神文化的滞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旧的封建文化糟粕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由于新的精神文化创立的相对滞后和不完善,不能满足人们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于是旧的文化又从新被从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黄赌毒”等日益盛行,都在呼唤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


再次,生态需求的失衡.在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由于长期盲目追求GDP增长,在取得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领域,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率较低等等.在生活环境领域,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主要在于人对物质的过分需求以及生态意识薄弱.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行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人们对生态需求层次差异很大.发达的地区对环境需求大,人们的生态意识较强.而落后的地区更愿意追求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态观念比较单薄.这就是为什么在落后的地区环境破环更大的原因之一.由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环境污染的跨区域性,急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人的生态意识,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针对性及与时代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主体发展的忽视

人的需要是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逐步摆脱对物质的单纯依赖,更多投入到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及自身的发展的需要上,实现了由单纯的追求物质到追求精神文化,由单纯的追逐经济增长到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由单纯的追求个人生存到追求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的主体性不断增强.与此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确发展相对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没能跟上人的需要的变化及社会需要发展的要求,没能很好的引导人们合理的追求自身合理需要.例如,在当前社会,部分人奢侈消费,铺张浪费,部分人基本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满足;部分人为满足需要不择手段,部分人需要得不到满足甚至丧失,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以及仇富仇官心理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的长期滞后,导致人们在精神追求上严重偏失,由此导致的民族文化丧失,实用主义、宗教迷信、西方普世价值泛滥成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不到认可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价值得不到显现.

(三)主体自身需要的矛盾性

马克思指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⑤同时人的需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差异性.各种需要的相互交织导致这些需要处于不断的矛盾运动之中.人的这些需要的满足不是依靠“恩赐”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不像动物通过本能的活动来实现,而是通过主体自身在理性指导下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得到实现的,而理性的充分发挥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激励.因此,主体的需要的合理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主体的需要

价值主体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必然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重视人的需要,才能因势利导,激发主体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主体的需要,并加以协调.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人的基本的需要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生存需求的满足是人和社会持续进步的物质基础,没有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也难以实现其教育作用.中国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等,都要求把人们群众的基本需要基本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好教育对象基本的物质需求,同时要善于利用好物质的利益激励作用.关注好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鼓励多样文化发展,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对腐朽落后的文化加以揭露和批判,引导人们的文化需求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同时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功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大程度的满足主体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好人的发展需求

人的需要各异,不同的人的需要层次个需要状态也不相同,“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需要本身,满足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会推动人的需要向较高的层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结合受教育者需要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是人的一种本质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好主体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及其在发展和完善这的需要层次的动态变化,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满足主体需要发展的要求,要善于引导受教育者向较高层次需要的发展.如由于需要层次可以不断提高,人们会不断追求由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并且在这种高级需要实现时,才能感到最大的幸福和宁静.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协调人们需求中的矛盾

主体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出发点和归宿,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必然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实现好自身的价值,就必须在遵循主体的需要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加以引导.首先,在需要的矛盾运动中对主体的需要加以引导.正是人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与满足需要的条件之间的矛盾运动,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引导.关注主体当前发展的需要,引导其某一种需要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主体当前发展的要求也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价值的关键.因此,在经济建设中更是要注意针对人的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注意号召关注和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其次,培养全局意识,引导个体需要与集体和社会需要、长远需要与眼前需要的有机统一,促进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发展.最后,发挥人的主体性,培养并引导人们形成科学需要观.促进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

注解: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②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2.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67.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226.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6页,人民出版,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