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277 浏览:34707

摘 要:主体间性这四个字的含义是把个人主体性作为基础,深刻突出了主体间交流、平等、对话以及理解的一些和谐关系,而主体间性这一理论它更是在主体和主体性以后慢慢发展过来的十分重要的哲学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把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当作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也是科学化、人性化、合理化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理论在各个高校的大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让学生们不再闭塞,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而且崭新的视觉盛宴,让学生们摆脱了以往传统的单向的理论灌输模式,让各个高校的学生有一个新的受教育环境和受教育方式.

关 键 词 :主体间性理论;思想政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71-02

关于主体间性理论的渊源是在20世纪的哲学之中出现并且被使用的,当时被用作以建构交往这一理论模式的核心以及范畴,而在那之后,以非常快的速度进入了教育界以及很多其他的领域.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教学领域也正在慢慢地用主体间性的理论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这样的视角来分析和考察问题,各个高校使用主体间性理论来对政治教育进行指导,可以让高校学生也作为主体,是一种创新的思想政治界的教育模式,以下是关于它的应用方面的各个纽带关系以及各方面的影响及含义.

一、在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形成需要的条件

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的,而且也在哲学的指导之下把哲学作为背景,与之相协调而成的主体间性理论.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学虽然确立了教育者这个主体,可是却也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及问题.

(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之中,主体间性的解释和意义

主体间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是在20世纪的后现代哲学里面产生的,它在于把主体问题深化主体间性理论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类的思维方式上的又一次转变或者是创新,把以往的认识论思维转变成为关于人类学的思维形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人为核心”,从根本上改变了主体和客体的绝对性关系.

(二)高校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关于主体间性生成这一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时间结构本身就是从主体到客体,最后再到主体的结构,也就是含有主客体的双重关系链,所以,也可以说是后现代实践的一种双管齐下和两种超越,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方向.

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交往观体现了学生们的主体性以及他们的主体地位.二是马克思的实践交往观很深一层次的强调了教师与学生这一主体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客观基础.三是马克思的实践交往观,更是反映了主体之间各种关系的存在和交往性的一些重要特征.

(三)在高校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形成所需要的实践条件

我们把主体间性这一理论作为基础,在教育的实践中更是实现了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真真正正的变革,我们如若想把主体间性这一理论的精神全部体现到思想教育的教学之中,必须要让主体间性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生成必要充分的条件.

1.教育者们的教育方式以及思维变革,这都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主题间性理论生成的一个大前提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就是教师和学生,他们不仅仅是参与者的身份,也是组成者的身份,他们彼此的思想和认识,很直接地决定和影响着主体与主体之间交往上的成败,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也就是让其从思维上得到一次深刻的变革,也就是所说的“人学思维”,用这个来深刻地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更好的渗透主体间性这一理论.

2.高校的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否得到强化,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主体间性理论形成与否的关键之所在

高校学生们的主体意识,是作为这些高校学生教育活动主体方面对自己的主体角色地位以及自我调控能力、自我的存在价值一种全新的自觉意识,更是学生们主体能动性、自主性、独立性以及其创新性和创造性在它的主观意识里面最深刻的体现和反映.每个学生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同的遗传基因的影响、教育以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等,决定了高校学生们具有不同的兴趣、能力以及不同的气质和爱好特长等多种特点,这也是主体性的最本质特点之中的一个要素,一个人只有足够独立和自己具备分辨的能力,才能把主体间性这一理论更好地发挥.


3.使用最合理有效的语言进行交流是各个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主体间性理论结合的重要基础

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学生们是接受理解知识的主体,这样的两种主体关系就要求教师这一主体应该用很好的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做能更加容易使学生们理解,这也与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是起着构筑精神世界和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发展都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毕竟语言很好的表达可以增强高校学生们对于知识的领悟程度,也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这也是主体间性理论在师生之间运用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更是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主体间性理论对于高校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为了能够给大学生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就要求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之中要有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摒弃传统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让高校学生有一个端正的世界观来看待世界,这样也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社会增砖添瓦,贡献自己可贡献的力量,也就要求建立一个适合高校学生的教育模式,这时的主体间性理论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曙光,也是最好的渠道.

首先,我们要营造一个非常好的人文管理的环境,各个高校在管理的时候都要记得“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双方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是主体,做到教育到管理再到怎么写作的姿态,使得三位一体让其相互渗透和交融,促进学习形成坚固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