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学视野中的阿拉伯民间寓言集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983 浏览:33899

摘 要:文学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艺术方式.每个时代、每个地域的文学表达是该时代、该地域民族的精神体现.阿拉伯文学也不例外,它展示和反映了阿拉伯民族的灵魂核心.阿拉伯文学从古至今伴随着不同时代,其文学表达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早在公元五世纪之前,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就已经熟悉并通晓文学,口耳相传保留至今的著名《悬诗》已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之一.古代的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安达卢西亚王朝等不同时期的文学对欧洲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阿拉伯文学中诗歌其主旨丰富多样,而其散文则主要体现在书信、格言、故事和玛卡梅(一种阿拉伯韵文体裁的短篇小说)方面,而《卡里莱和笛木乃》则是一部传承印度《五卷书》,继而赋有阿拉伯文学之韵味的民间寓言故事经典之作.

关 键 词 :阿拉伯文学;内容;艺术;管见

[中图分类号]:I1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0-02

自古以来,文学在阿拉伯世界曾一直被局限于诗歌和散文这两种艺术.[1]古代的阿拉伯文学史家将阿拉伯文学所经历的阶段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 时期的阿拉伯文学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贾希里亚时期,即伊斯兰教出现在阿拉伯地区前150年至公元622年.在该时期,阿拉伯人通常在特定时间内进行集市的写卖与交易活动,在这些集市上还为诗人们举办赛诗会,诗人们汇聚于此、展示各自的诗歌作品;如果谁的诗歌出类拔萃,就会被授予诗的王冠,并用金水将诗抄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天房的帷幕上,供人们鉴赏,因而被称之为“悬诗”. 悬诗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穆阿勒噶替”, 穆阿勒噶替有许多不同的名称,由于是用金水来抄写,又叫做描金诗;又由于其诗句句光彩夺目,字字如珠落玉盘,故也叫串珠集或项圈诗.它是蒙昧时期是阿拉伯半岛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现存有由后人们收集整理汇编成的《悬诗》诗集.该诗集汇集了从成千上万的诗篇中挑选出来的最佳诗篇.被历代阿拉伯文学家和史学家公认的悬诗诗篇共有七首,分别是乌姆鲁勒·盖斯、塔拉法·本·阿卜德、祖海尔·本·艾比·苏勒玛、赖比德·本·拉比阿、阿慕尔、昂泰拉·本·舍达德、哈里斯七位大师.

伊斯兰初期,即公元622年至661年.在这一时期,诗人们支持伊斯兰教的传播,鼓励战士们为开拓疆域而奋斗和献身,并为烈士们写出了令人缅怀的挽诗.出现了以斗篷颂的作者凯尔卜·本·祖海尔为代表的许多著名诗人.

伍麦叶时期,即公元661年至750年.该时期的诗歌主旨有所发展.一方面由于哈里发和统治者们对诗歌的重视和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得以发展,它对人民大众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还有一些政治党派出现,从而使得诗歌也增加了一些与伊斯兰信仰相联系的新艺术,并得以繁荣.同样,正如前期的各个时代,伍麦叶人也把诗歌作为歌颂他们的功绩、支持其政权以及驳斥其敌手的工具,特别是当时出现的什叶、哈瓦立吉等派别,因此,诗歌也成了当时这些政治派别用于保护和赞扬自己、驳斥他人的手段.

阿拔斯时期,即公元750年至公元1258年;这一时期的政治、和贞情诗歌开始削弱,而赞颂和悼亡诗歌逐渐强大,智慧诗歌也有所增加,并且出现了苦行、苏菲、哲学、教育和故事型诗歌.由于后期的诗人们在诗歌中过分使用辞华学的谐音和映衬手法、注重辞藻的润饰,并且通过不同社团而致使诗歌与文学运动得以繁荣.在这一时期,外来文化通过翻译得以传播.诗人们受到了哈里发和统治者们的鼓励,故而在阿拔斯王朝时期的文学史上出现了以白沙尔·本·布尔德、艾布·努瓦斯为代表的伟大诗人.该时期的写作艺术日益繁荣,出现了最著名的作家:伊本·穆格法和贾希兹.

在奥斯曼土耳其时期,即公元1258年至公元1798年.在该时期,由于波斯和土耳其人的势力日益强大,阿拉伯哈里发已是名存实亡,1096年-1192年的十字军东侵使阿拉伯地区备受灾难,阿拉伯文学并不受奥斯曼帝国素丹的重视,文学出现衰败.

安达卢西亚时期(即西班牙后伍麦叶时期),即公元710年至公元1492年.在文学领域,诗人们创新和发展了穆宛什哈体诗歌(即彩诗)及其创作方法;彩诗对于阿拉伯诗歌创作形式的发展是一大突破,与原有的、传统的阿拉伯人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手法所不同的是,彩诗为诗人处理韵律和韵脚提供了自由空间,诗歌不再是传统的单一诗律、一韵到底的刻板格局,而是更显活泼与欢快,为后期产生民间自由诗的文学奠定了基础.彩诗由“古夫勒(起诗)”和“贝特(诗节)”两部分组成.完整的彩诗至少应该由六个“古夫勒”和五组“贝特”组成.少于此的,则被称为“无头彩诗”.正如伊本·赫勒敦说:“当安达卢西亚人的诗歌创作多了起来,其内容和形式变得精美,达到了很高艺术水平时,他们中的后起之秀便创造了一种称为‘穆宛什哈’的诗歌艺术,由起诗和诗节组成,使用不同韵律.”[2] 安达卢西亚最著名的诗人有:伊本·宰敦(卒于伊历463年)和塞尔维亚国王穆阿台米德·本·阿巴德(卒于伊历488年).

在这些不同的历史时期,贾希里亚时期因其《悬诗》而被视为阿拉伯文学发展的第一顶峰时期,阿拔斯时期则以其诗歌、散文等文体兴盛、流派多样、百花齐放则被视为是阿拉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卡里莱和笛木乃》的译者兼作者 — 伊本·穆格发(724-760)

伊本·穆格发生活在伍麦叶末期,阿拔斯前期,其祖籍是波斯(今伊朗),自幼勤奋好学,精通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他也是阿拉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尽管他不到三十六岁便离开了,但他却留下了许多译著,如:讲述英雄列传的文学巨著《胡达叶那迈》、《桂冠》、《罕世珍宝》等,而《卡里莱和笛木乃》则是他的一部集翻译和著作为一体的寓言故事集.

伊本·穆格发是该时期著名的文化名人,他经历了当时王朝更迭的动荡与不安,作为一位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作家,他厌恶统治者之间的尔虞我诈,勇于著述指出当时国风不正的原因在于统治者的和臣民的愚昧,继而遭到哈里发记恨,以“伪信士”的罪名而被杀害.对此埃及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塔哈侯赛因认为,他被害的真正原因在于他的《近臣书》,因为这无疑是一封犯上的革命性宣言,为哈里发曼苏尔所不容.[3]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伊本·穆格发为了抒发自己改良社会和道德的思想,他将心血倾注于自己的译著和著作中,勇于借鉴和翻译与当时阿拉伯社会生活有相似背景的印度文学作品《五卷书》,其着眼点在于《五卷书》以朴素平常的故事和道理,包含着人生的经验和生活智慧,这些智慧和经验源自民间的被统治阶级,在《五卷书》的基础上,他又增加了“教士与客人”、“迪姆乃的”等故事,使故事内容更为丰富,这种集翻译与创作为一体的手法,在当时的阿拉伯社会是不多见的.

二、《卡里莱和笛木乃》故事内容

《卡里莱和笛木乃》是由近百篇的故事组成的一部充满道德教育和哲理的动物寓言故事集.其故事内容源自印度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五卷书》,该书原是梵文,其故事有的诙谐可喜,有的机智洋溢,有的含义深刻,有的增人智慧.[4]大部分内容讲的事弱者战胜强者,其教诲的部分要远远大于寓言故事本身,而人们对《五卷书》故事的认知与了解则得益于《卡里莱和笛木乃》这本书,因为《五卷书》在公元4世纪到6世纪被译为波斯中世纪语言巴列维文,在公元750年的阿拔斯时期,从巴列维文译为阿拉伯语,其译者是伊本·穆格发,他将印度寓言故事引进到阿拉伯文学中,但据考证,伊本·穆格发的《卡里莱和笛木乃》与目前流行的印度梵文《五卷书》之间存在着差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完全忠实于原著,在原文的基础上做了更改、删除和增加,由于其文字优美而被视为阿拉伯古代散文的典范.同样,伊本·穆格发在译著该作品时着眼于其寓言故事的寓意所在,针对当时的阿拉伯社会,译者想借助该作品来拯救劝诫君王,唤醒民众,告知人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原则和道德思想,通过故事来达到劝解与教诲的目的.

《卡里莱和笛木乃》由近百篇故事组成,通过由动物鸟兽组成的世界来反映现实生活.故事整体主要体现了包括体现君臣关系、直指社会弊端、道德教诲、处事原则以及重视知识等几个方面.文中的狮子是人类社会君王的象征,其他食草动物是人民大众的代表,而卡里莱和笛木乃则是文中的两只胡狼,它俩是国王的近臣,向国王谏言善恶,让国王懂得通过弱小群体的言辞话语展示出人民大众只有团结起来才会力量大.故事“狮子、狐狸和驴子”来告知人们君王的近臣玩弄权术、狼狈为奸,被害的驴子是食草动物,代表受压迫与凌辱的人民大众.故事“国王和芳泽鸟”中,通过芳泽鸟的嘴说出了世界上最可怕的是帝王心中的仇恨,世界上最可恨的是被好人畏惧的国王、不保护人民的国王.因此,伊本·穆格发试图通过故事启发和劝诫国王一定要宽容大量.译著者通过“渔人与蚌”、“鸽子、狐狸和白鸽”、“猴子拣豆”、“商人和琢玉匠”等不同的故事来展示自己或对知识的推崇、或对社会恶势力的愤慨,以达到将民众的心声通过不同的故事反映出来的目的,反映出不同阶层人们的思想和观点,尽管其中不乏贬低妇女,崇尚金钱的消极思想,但总体以弱胜强、崇尚高尚与宽容、号召智慧与美德的积极思想是其主旨而受到社会广大劳动者阶层的喜爱.由此可见,伊本·穆格发的思想仍受当时时代的局限,在充满警示的故事情节中不乏世俗乏味的偏见,但因其语言流畅优美,大故事套小故事且每篇故事精炼而富有哲理被民众接受和认可,他所提倡的真善美,斥责的检测恶丑都与当时的社会制度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相符合,更重要的是,其故事为君王和大臣们提出应该宽容、品行端正、赏罚分明,应“秉公施惠,对有良好行为的人应赏赐,不应照顾皇亲国戚、近臣家属和那些达官显贵.应当乐于赈贫济穷,帮助以力谋生者.”[5]类似这样的思想将王者与庶民置于同等地位,这种思想是任何时期的执政者都应借鉴的,但可惜的是,当时的哈里发对伊本·穆格发故事的劝诫思想并不认同.

三、《卡里莱和笛木乃》的影响

尽管伊本·穆格发的民间故事集《卡里莱和笛木乃》并没有受到当时执政者的重视,但由于其语言精练,字字珠玑,篇篇故事内容充满了智慧与生活哲理,对社会的阐述远远超出其故事本身,因而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喜爱.该书集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一体,正如阿拉伯著名学者易卜拉欣·亚兹基对该书赞誉道:“书中每个字都具有某种启迪智慧、陶冶性情、准备适应现世和来世生活的哲理成分等它是罕有的东方哲理,乃至人类哲理的瑰宝之一, 尽管故事内容所占篇幅较少,却集中了其他任何书籍所不曾集中的哲理.”[6]因此,该书在文学与社会价值方面具有重大的影响.

通过该故事集,我们不难看到伊本·穆格发开创了文学写作创作的多样化,为阿拉伯散文文学奠定了基础.他揉翻译与创作为一体将外来文化介绍给阿拉伯世界,开创了民间文学艺术新的创作先河,这种散文艺术不仅体现了阿拉伯散文的创作手法,更重要的是它使读者得以启迪、受益和享受,它为中世纪阿拉伯散文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一个新的流派.《五卷书》中的故事随着阿拉伯语的《卡里莱和笛木乃》走遍了全世界.该作品问世后,许多作家模仿它编写寓言故事,如伊本·古太白的《故事之源》、伊本·哈兹姆的《道德箴言》等作品都是受到伊本·穆格发作品的启发.而该书被译为其他各种文字后,对各国文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卜伽丘的《十日谈》、德国的《格林童话》等都能发现一些类似的故事内容.正如让·德·拉封丹[7]寓言诗共十二卷,在创作第二集即七至十二卷时,他主要从东方寻求题材,该书中的东方寓言则大部分取自《五卷书》和《卡里莱和笛木乃》,有些甚至是照搬过来,只是改成了诗体形式.类似的故事约有二十个,如“狼和猎人”、“乌龟和两只野鸭”、“变成少女的耗子”、“鱼和鱼鹰”等故事,这些故事在现在的《五卷书》能找到,但“母狮和母熊”、“商人、贵族、牧人和王子”、“两只鹦鹉、国王和他的儿子”等这些故事只有在《卡里莱和笛木乃》中有,因此,可以说拉封丹寓言参照了《卡里莱和笛木乃》的译本.[8]除此之外,许多德国、东南亚等地的寓言故事都曾受其影响.

在阿拔斯时期,阿拉伯文学经历了如此辉煌无比的发展与繁荣,从而使得散文故事与诗歌并驾齐驱,不仅繁荣丰富了阿拉伯文学的内容,更是向世界传递和保留了不同的文化与文学艺术.伊本·穆格发的故事集《卡里莱和笛木乃》因其脍炙人口、引发共鸣的简短故事令世界接受,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富有智慧、哲理的处事之道,不愧为阿拉伯文学宝库中民间文学的经典之作.

注释:

[1] 阿卜杜·穆奈依姆·马吉德:《文明史》[M],第198页.


[2] 伊本·赫勒敦,《历史和教训》[M],第1册,第583页.

[3] 郅溥浩,《解读天方文学》[M],宁夏人民出版社,第238页.

[4] 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73页.

[5] 蔡伟良、周顺贤,《阿拉伯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131页.

[6] 转引自(黎)汉纳法胡里著:《阿拉伯文学史》[M],中译本,第304页.

[7] 拉封丹的寓言诗大都取材于古代希腊、罗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

[8] 郅溥浩,《解读天方文学》[M],第249页.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