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野下迟子建的小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936 浏览:83513

摘 要: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于欧美的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论中一支生力军,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活力,引导者人们以崭新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野下的迟子建小说三部分来深化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解,这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女性意识,促进当代文学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迟子建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又称女权主义批评,它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产物,而随着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展开而来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深入文学领域的产物.具体地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洲,以女性为主体,以妇女形象、女性创造和女性阅读为研究对象,具有开放性和颠覆性的文学批评理论,是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学、文化领域的成果.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女性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为基本出发点,以“从边缘走向中心”为行动纲领,致力于挖掘女性在历史、文学、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探讨性别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从文学角度对性别歧视进行批判,从而达到发掘女性的语言、寻找女性文学史、重建文学新理论的目的.它以不同的方法、角度、理论来研究的主题,主要有社会性别、性行为、种族、阶级、经典文学书目、再现角度、阅读、主观性、女性特征和男性特征、、身体、作家身份、母性、家庭等,其中美、法、英国研究最为突出.”


从被誉为女性主义奠基作的英国批评家伍尔夫《一件自己的屋子》与1929年出版,到1949年堪称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经典的法国作家波伏娃《第二性》诞生,再到70年代后期女性主义批评家重视对女性经典作家文本的解读,如代表人物美国的肖沃尔特,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试图为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传统勾勒出一条线索.此后,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西方女性主义经受了不断质疑、挑战和突破,从把女性视为被动的受害者到具有主动的能动者,从男女二元对立到多元的性别观,从身份政治到分裂矛盾的身份,从后现代女性主义到生态女性主义,这就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大致道路.总之,带有浓厚政治或意识形态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反抗传统文学史中的女性受压抑、受歪曲和被忽略开始,到逐步的发展到批评父权中心主义文化、探索女性的存在方式和社会价值,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破与立中不断艰难前行.”

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是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与西方各种文艺思潮一起涌入中国,在其影响下,诞生了具有现代意义和本土特色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在汲取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时期三十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人把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的纯译介性研究”,这一时期学界只要致力于翻译和介绍西方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理论等,为女性主义研究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当然,这种译介仅是一种简单横向移植,未能行建构中国自己的女性主义理论深入.二是“进入90年代,女性立场的讲述成为一批女作家共同的写作状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林白、陈染等.个性化写作、身体写作、逃离意识和黑夜意识的渗入成为90年代女性主义作家所特有的叙述方式.在批评界则以戴锦华、李小江等为代表,以女性视角创造性地解读文学,解构传统文化.最后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伴随着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沉浮进入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投入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逐渐冷静了下来.在此阶段,笔者尤其要点出有关性别的观点,越来越多的人由“彻底颠覆、取代男性中心话语体系,将男女看成是不可调和的对立双方”发展到“和谐”、“双声话语”,这是针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充溢的浓厚性别对立情绪而言的,它倡导男女平权、人格平等且和谐相处,即认为男女有别但又能平等相处,从而构建一个男女和平共处的和谐世界.这或许会激怒某些偏激的女性主义者,认为为争取女性话语权奋斗了几十年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殊不知,世界分阴阳,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天生注定存在差异,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如果一定要通过摧毁“男性王国”再来建立一个强势的“女性王国”,这难道不是又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了吗?难道“和谐”“男女平等”不更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吗?

综上所述,从简单的译介到自由而独具中国特色的女性创作和批评,三十年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了不少弯路,存在一些问题,但更多的是成就.创作队伍和研究队伍逐渐扩大,从开始青涩而显得有些偏激的学术格局变得日益客观、开放和包容.

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野下的迟子建小说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女性文学作品进行解析的一种批评方法.打破以男性为主的文学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总体目标,以求使世界女性从从属地位和被边缘化地处境得到改变.

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有一重要概念,即“女性意识”,简而言之,“女性意识”首先是一种性别意识,最核心的部分是反抗男权中心文化.在本部分将以迟子建小说为代表解读她的女性意识,具体、深层次地来理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迟子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作为女性的她,在其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鲜活却总带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在寻究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时,她把矛头指向了男权,“她们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将美好的生命消逝在男权的漩涡里”.但是,迟子建没有大声鞭笞这个社会,厉声指责造成女性悲剧的幕后黑手――男人,而是从女性角度入手,寻找一条女性解放、独立的自救之路,因为她明白,女性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也正是因为迟子建这种希望男女和谐相处的温和女性意识,缺少对男权的猛烈攻击性,在学界很少有人把她的作品纳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者认为,随着“和谐”声音的日益高涨,底蕴深厚的温和女性意识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迟子建小说必是令人回味无穷,具有深远意义的女性文学作品. 迟子建小说以其诗意化的语言塑造了许多清新可人的女性人物,如《逝川》里的吉喜、《秧歌》里的小梳妆、《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那个鄂温克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等.读者品读完作品后无不为这些美丽、善良、坚强的女性所动容,想着好人必有好的归宿,可遗憾的是,这些天使般的女人都是以悲剧划上人生的句号.《逝川》中聪明能力、百里挑一的吉喜为了心爱的男人胡会而孤收一生,那个也喜欢她的男人却娶了毫无姿色、持家水平一般的女人,拒绝吉喜的理由竟然是她“太能力,什么都会,能过了头”,能干威胁男人的权威;《秧歌》里美若天仙、迷倒全城男女老少的小梳妆恋上了首饰店老板付子玉,在一句承诺都没有的情况下,痴情女子小梳妆凄苦、悲凉地空等了他一辈子,而更可悲的是已有三位太太的付子玉根本就没把她放在心上,“落花”的小梳妆遇到了无情的“流水”,结局只能是青春已逝、服毒.她那句“世上没有薄情的男子,只有痴情的女子”在历史的长空哀叹.对于女人来说,爱情在她们心中是无可替代的地位,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那位美丽、纯洁、勤劳的鄂温克女人却没有守住自己的爱情,两个心爱的男人都因客观灾害离她而去,失去了依靠和支撑的她如枯萎的花,缺少了鲜亮.

在对迟子建笔下的女性人物悲剧命运进行思索中,我们能体会到她对男权社会隐约的批判.然而,作者更多的立意是在寻找摆脱女性悲剧命运的轮回,欲“以慈悲众生的情怀来超越个人的悲剧”.在《逝川》中吉喜虽然独守了一辈子,但是她依然开朗乐观坚强地活着,还以七十八岁的年迈之躯冒着可能招致灾祸的危险,亲自为弃她而去男人的儿媳妇接生;在《秧歌》里为等一个仅把她当作生命的过客的人,小梳妆耗尽了毕生美丽的青春年华,可是,最后她是说“今年的正月十五人心宁静得很,一辈子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她没有哭天抢地,她有的是那份坦然,那份满足.而《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那个两次失去挚爱之人的女人,纵使爱情没了,她就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感受生活的乐趣、生命的重量.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有着浓郁的哀伤气质,但作者这种感伤的书写并不是为了传递悲哀,在这些理性文字后面隐藏着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在这些女性形象上集中体现着作者的理想和情怀,这些女子面对命运施加给她们的挑战,没有退缩,没有一蹶不振,她们慢慢地冲出黑暗的笼罩,尊重生离死别,懂得宽容理解,踩着哀伤,坚持美好信念,勇敢坚强生活,跳起不平凡的生命之舞.

纵观迟子建的小说,会发现里面没有对男权的偏激叱喝、无理谩骂,存在的是带有悲天悯人情怀的诗化语言和温情故事.她“确立女性意识并不意味着颠覆男性,而是要走出第二性的自我认同所导致的封闭、自哀自怨的女性狭小的生活空间,确立女性作为人的存在的主体地位.同时,用女性自有的温情去关怀人世,做一个大写的人.”大家风范就应该是拥有迟子建一样的气质和格调.

总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极具潜力和前景的一种批评理论,我们要重视和丰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重新解读经典女性文学作品,使女性文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获得长足的发展,从而大力推动女性文学的繁荣.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