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虚构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60 浏览:19937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需求内容越来越丰富,于是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倍受瞩目,成为怎么写作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流,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那么,文学作品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是不是真实的社会生活,通过大量事实证明,它是作家根据现实生活通过选择、分析、概括、虚构而塑造成的艺术形象,已不是原始形态的社会生活,它往往具有更鲜明、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因此,艺术既来源于生活,又是高于生活的一种产物,同时鉴于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对受众不同程度的影响,准确全面的把握艺术虚构,对于促进文学创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虚构的内涵

艺术虚构是指创作主题借助想象,营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使作品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是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创造性想象,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塑造形象的过程.古今中外不少文艺作品或文艺论著为求故事感人,都巧妙、全面的利用了艺术虚构创造了很多不朽的经典. 为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艺术虚构的内涵,我们看一看我国历代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艺术虚构的理解和应用.

《史记》是部写作笔法独特的史书,这种笔法委婉含蓄,作者的褒贬是非,不易看清,稍不留意,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这部纪传体通史尽管在基本材料上是以国家典藏的图书资料和历代档案为主要资源,但为求故事感人,其中也不乏虚构细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霸王别姬中写到:“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雏,常骑之.于是项工乃悲歌慷慨,白为诗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雏不逝.雏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旨泣,莫能仰视.这段虚构细节,颇招后人非议.垓下是何等地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生,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诗即令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此数语无论有无,均当为太史工笔补造化,代为传神,《史记》中类此等笔补造化、代为传神之处甚多.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占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红学家认为《红楼梦》是在作者亲见亲闻、亲身经历和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切的生活素材基础上创作的.从这一点上说,它不是自传体小说,也不是小说化了的曹氏一门的兴衰史,虽则在小说中毫无疑问地融入了大量作者自身经历和自己家庭荣枯变化的种种可供其创作构思的素材,但作者搜罗并加以提炼的素材的来源和范围都要更广泛得多,其目光和思想,更是整个现实社会和人生.

二、艺术虚构对于文学创作的重大作用

艺术虚构的存在,使作者的创作空间变得灵活丰富,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线,触及人们的内心世界,塑造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栩栩如生,更真实生动,使创作更具个性化,把形象创造的更贴近生活.鉴于上述艺术虚构的科学内涵,我们谈谈艺术虚构在文学创作中的重大作用:

(一)艺术虚构有助于摆脱生活局限,丰富故事情节,突出人物个性.

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虚构.生活要变成作品,需要创作加工的过程,怎么从生活的真实变成艺术的真实,虚构就是一个主要的方法.因为写真人真事的局限性太大了

在文学创作中,情节和人物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艺术虚构有助于文学作品对各类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使人物更神形兼备而富有立体感

人都有思想感情的活动,文学作品中要把人物写活,就不能仅仅刻画人物的外貌和行为,还需描写人物的心理波澜,揭示出其内心世界的隐秘.

三、在文学创作中怎样处理艺术虚构

通过对艺术虚构科学内涵的叙述我们了解到艺术虚构在文学创作中的重大作用,那么在下而的论述中,我们来探讨一下文学创作时,应该如何合理的运用和处理艺术虚构的问题.


(一)艺术来源于生活,既要追求理性又要进行合理的艺术虚构

如果我们把文学放置于“人性”的原野,那么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但是如果我们把文学放置于社会结构的范围,那么文学是社会结构中的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这个图式显然含有朴素地反映论思想,它反映乐形成艺术的心里机制,说明文学源于生活.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生活,文学的题材、主题、情景、人物、情节、结构、语言和技巧等都来自生活或牛活的赐予、暗示和启发.既然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那么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文学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所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都要不同程度的涉及艺术虚构,经过观察、感悟、体验、加工、提炼、和描写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改造,从而使生活转化为文学.因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既要进行合理的艺术虚构又不能失真.

(二)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互动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的“心”与外在的“物”是互动的.这一点,古人就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并深刻的说明了作家在反映生活时一方面是主体受客体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客体也受主体的驾驭,这里“制约,与“驾驭”是相反相成的.艺术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心智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生产的神圣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在歌德的论述中,批判了当时德国流行的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一种是所谓“妙肖自然”而不顾主体的倾向,一种是单纯地“追求理性”而不顾现实的倾向,清楚地表明作家反映生活又以主观锻炼生活的辩证态度,即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一种掺合着自己生命的液汁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三)在文学创作中要敢于进行大胆的合理的艺术虚构

《西游记》、《聊斋志异》就是运用合理大胆的艺术虚构的典范之作,作品既以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对象为依据,而又灌注进入作家的思想、感情、想象、幻想等,表现了某种,反应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达到一种非常的艺术效果,使感情和幻想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艺术虚构在文学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尽管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但文学艺术创作不是生活的再版.任何生活素材都不能直接变成作品的内容,它们只能在符合历史生活真实的条件下,经过作家艺术家的选择、概括、提炼、虚构、加工的艺术创作过程,才能成为艺术品.尽管有些作品所写的是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但是,这类人和事能够给人以真实感,同时表现出合乎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理想,给人们以鼓舞和力量,这同样是反映了生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