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的文学观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518 浏览:140450

[关 键 词 ]梁晓声,文学观,作家

著名作家梁晓声,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自上世纪80年始创作,作品达千万字,获各种文学奖项若干,先后被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国所编撰的《世界名人录》收入.其代表作品有《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

梁晓声不隐晦自己的观点,直白的告诉人们,文学没有什么复杂,只是一种精神生存方式.至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需要,在文学两个字前面加上去的定语,不过是目标的需要而已,那不是文学的本意.


一、文学的自然基础――吃饱肚子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梁晓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文学是一种精神生存方式.他认为,首先吃饱饭,然后才是文学.

梁晓声说:“我希望更多的青年爱好文学,但我十分害怕没有生存能力的人却偏偏要为文学而献身.你的吃饭问题、穿衣问题、住房问题这些人生的基本问题都解决不了,饿着肚子能谈文学吗”

江西曾有一个青年给梁晓声写信,要学习文学创作,并寄来习作给他.第一篇作品,他提了意见,第二篇作品,他提了意见,第三篇作品,他仍然提了意见.同时,对他的生存方式毫不客气也提了意见:“你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要有生计,然后才有资格谈文学.23岁了,该自己养活自己了,不能再依赖父母生活了.要看你的下封信,是你独立解决生计问题的喜报,而不欢迎你生活无着空谈文学.”

这个青年接受了梁晓声的衷告,接着来信说,他从上海往江西贩轮胎,赚了几千元,又来信说,赚了几万元,再来信说,他已经开了一个拉面馆.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文学作品也有了长进,在当地电视台得了一个作品奖,后来,又给一个领导当秘书,再后来,就成了一个政研室的副主任.不可否认,文学必须建筑在能够保证物质生存的基础之上.可以说,生计是解决每天都存在的吃饭问题,而文学要解决的是进一步提高生活档次的问题.梁晓声打了一个比方,吃饭没有问题了,需要添一杯咖啡,文学就好比这杯咖啡,有条件时就喝,没有条件时就不喝.当然,文学不是这咖啡.困难的时候,也是可以搞文学的,抬大木头的还有个吭唷吭唷派,劳动者同样有享受文学的权力.问题是你只可以把文学当做一种生存方式,都很难把它当做一种谋生的唯一手段.生存方式可以选择,有条件过高档次的生活,没有条件过低档次的生活.而谋生手段有时候是难以选择的.你不懂乐理,就不能成为音乐家,你不识字,就成不了文学家,这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还有天赋和资质的问题,即使你的天赋和资质都具备了,可机遇是否能垂青到你的头上,你又能否抓住这机遇目前,许多外地人在北京漂泊,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想当演员,有的想当自由撰稿人,他们以为凭自己的爱好就可以找到一碗饭吃,而不顾自身条件如何,周围环境怎样,一心只盼着天上下个大雨点,一下落在自己头上,这无异于拿生命和年华去,是很冒险的事.王宝强是成功了,成了大明星,可那是人人都走得通的路吗概率论人人都明白一点,彩票也人人都能写几张,可中大奖,恐怕只能是在你自己心里想想而已.

二、文学的两个层次――自娱自乐和大众共赏

梁晓声认为,文学创作应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自娱自乐的层次,那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吭唷吭唷”派.在这个层次中,任何人都可以搞一点文学,自己创作,自己欣赏,这不需要什么专门才能,会写字就行.然而,这是不是能叫做文学呢不要以为印成铅字出版了,就是文学了.就目前市场上已形成文字的东西看,并不完全属于文学的范畴,有大量的所谓作品,只能说是文学垃圾,远不如原始的“吭唷吭唷”.二是大众共赏的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就有了物质上的功利性,写出作品不仅要自己欣赏,还需要获得大众读者的支持,被他们所欣赏,这就需要天赋和资质,需要技巧和才能.当专门文学家需要有资质和天赋,要有才能和修养,需要有深厚的积累和雄浑的沉淀.发表过一两首小诗,就想当诗人,发表过一两篇文章,就想吃文学饭,这想法,未免过于天真了吧!

对于现在许多中、小学生都出版了长篇小说,梁晓声认为,那只是一种出版现象,文学现象含量很低.出版社让中、小学生出书,中、小学生就纯出书,可是,不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不加强实际的生活积累,一本书又一本书地接着写下去是不可想象的.

梁晓声认为,说文学是种精神生存方式,主要是针对创作者和欣赏者个体而言.过去,我们片面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弄得作家们压力很大,整天思考写出推动社会的作品,然而,作品发表后,往往很难对社会产生推动.其实,社会本就不是靠文学来推动的,文学的作用一是可以准确记录社会的发展和人生的经历,二是通过文学欣赏可以使人改变人生.不读书会影响人的精神健康,而创作欣赏文学则会丰富人生,对文学不感兴趣的人,往往只有一个现实生存环境,而参与创作和欣赏文学活动,可以使人得到虚拟的生存环境.

梁晓声还认为,说不读书会影响人的精神健康,可以看做是文学的小作用.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踏三轮卖货的小贩,经过一天的奔波也赚不到几个钱,或许还会受到有关部门限制,工商局的要取缔、税务局的要收税、管理部门要收费,满肚子烦恼无处发泄.如果他读一读文学,就读杜甫的“三吏”、“三别”吧,他如果是用心读的话,他就会明白,人生代代如此,哪一代都充满艰辛,也曾当过官的大诗人杜甫尚且如此,何况我哉,有些许艰辛,想办法应付就是了,他的心就会稍稍平静下来,转而以积极的心态待人生、待他人.

没有鸿篇巨制,没有大道理,梁晓声说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就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学,戒之,共勉.

收稿日期:2010-08-09□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