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02 浏览:19093

摘 要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特点.方法:2010年1~6月收治患者78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785例社区门诊患者主要为高血压123例,冠心病257例,脑梗死后遗症303例,其他102例.结论:社区门诊护士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种社区门诊患者的心理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社区门诊的临床护理效果,促使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 键 词社区门诊患者 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发展,社区门诊患者由于年龄、文化程度、所患疾病、职业等不同,他们的心理活动也有所差异.由于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提高护理质量,护士不仅要掌握高超的护理操作技术,而且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学知识,把握患者就诊时的心理特点,更好地为患者怎么写作.

临床资料

2010年1~6月收治患者785例,年龄35~95岁,平均67.8岁,其中高血压123例,冠心病257例,脑梗死后遗症303例,其他102例.

社区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门诊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治疗”的心理: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安慰和交流,及时获得病情信息,对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和态度十分敏感.

陌生、恐惧的心理:门诊患者特别是首次来医院就诊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陌生而感到无所适从,对就诊程序不了解,对所患疾病是否得到准确的诊断延误就诊,而感到惊慌和不安,从而产生陌生、恐惧的心理.

焦虑、烦躁的心态:患者就诊心切,希望能够尽快地好就诊手续,缩短就诊时间,但一般的诊疗都要经过挂号、候诊、诊断、检查、交费、取药、治疗等过程.由于人多、等候就诊时间长,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治,会产生焦虑、烦躁的心态.

依赖:门诊患者普遍存在着求医心切,对疾病治愈的期望值较高,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医术高明的医生为自己诊治,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并希望药到病除、早日摆脱病魔的困扰,由此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

沮丧和抗药的心理:由于中老年患者和慢性病患者,长时间就诊、长期服药,对自己所患疾病有所了解,经过疾病的痛苦,药物的不良反应,预后效果欠佳等方面的影响,产生了沮丧和抗药的心理.

社区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门诊是患者就医的一个重要场所,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能够缓解患者陌生和紧张的情绪[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中的基础: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全面地收集患者的资料,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的内容,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创造护患之间良好的工作环境,然而有效的人际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和基础[2].

提高心理护理质量: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所以提高心理护理质量非常重要.人际沟通是提高心理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提高心理护理水平,必须以有效的沟通为前提,善于发现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给予恰到好处的心理指导和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门诊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医学全科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为上的配合[3].

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对促进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促进疾病的痊愈.

讨 论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同的性格、文化层次、病情等使社区门诊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过程各有不同.因此对社区门诊患者的护理应重视心理护理,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只有正确掌握社区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相应的护理,才能真正地做好“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整体护理[4],体现了心理护理的意义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