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型控制与自我心理健康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074 浏览:155155

快到年底了,各种裁员、提拔、加薪、降薪的事层出不穷.似乎全国人民有一半过上了好日子,另外一半则陷入了水深火热.不过薪水这事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被提拔者兴高采烈,没被提拔的暗自在心中不平.真正豁达的人不是没有,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没被提拔的人还是心中有怨气.

前几天就有个来访者来求助.他工作到现在10年,用他的话讲,把“最黄金的10年”投给了现在这家公司.可是10年过去了,与他同时进入公司的人提拔的提拔,跳槽的跳槽,只有他还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最基层.活儿干得最多,薪水拿得最少.虽然每次领导都会在底下对他宽慰有加,但是到了最后部门评选的时候,他一准儿没戏.对了,现任领导还是他当年带出来的学生呢.


他坐在我的咨询室里,长吁短叹.一会儿说生活对他多么不公,一会儿又说同事和领导对他如何不好,再一会儿还说他天性如何纯良,不善与人争辩.最后的目的是让我替他排忧解难,化解他心头的抑郁之气.

他的言辞之惨痛我从未见过.我以前接的来访者里有做生意赔得要跳楼的,但言语中也没他那么绝望与无助.他就像一个散发着不良味道的坏橘子,把整个情绪弥漫到空气里.我可以感到他的无助,但我也知道,这正是他处理自己情绪的一种手段.

其实他目前的所作所为,正是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果单听他的言语,很难想象“纯良”和“抑郁”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不过这正是他的症结所在.他的这种问题,我称之为“内疚型控制”.

“控制”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没有什么人甘心为另一个人所控制.如果在言谈中发现对方有控制的迹象,多半这个交往会不欢而散.然而“内疚型控制”却是其中的特例.它利用了人天生的同情心和易受性,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了整个谈话的进程,就像这个今年仍然没有被提拔的来访者.面对生活的不公,他没有挺身而出,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反而是忍气吞声,希望能把这种情绪自行化解掉.

有的人生性软弱,不善与人争执.他们可以把这种抑郁变成内心的压力,从不在表面上显露.这些人虽然可能会因此而引起种种心理疾病,但是并不会形成“内疚型控制”.

只有那些“咽不下这口气”,却又无力反抗的人,才会企图用“内疚”控制别人.

他们首先会说服自己:这件显失公平的事,不是自己的错,都是别人的不好.这个别人可能是同事,可能是领导,也可能是社会形势.然后他们会在理性层面上接受这个事实.

然而在感性层面上,他们仍然觉得不公,于是他们就会做出“痛苦”的样子.这样他就达成了自己的双重目的:既平息了自己理性上的愤怒,又给自身的感觉找到了宣泄口.

然而情绪是会传染的.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互为镜子:你通过对方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态度,但你的态度也会影响对方的行为.和一个充满“痛苦”的人交往,会让对方产生一种“内疚”心理:看,他多惨,我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他呢?或者:看,他这么惨,说不定我前一阵子对他太刻薄了等

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控制.

同时这种控制还有其特有的无力性:人在潜意识里会遗忘掉那些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东西.很少有人会因为单纯“内疚”的心理压力而做出补救的措施.那些会因为“内疚”而感到心疼,从而改变自己行为的人,其内心根源是重视和爱.因为爱,所以在感到对方受了伤害时才会想办法弥补.而对于大多数其他人而言,没有爱作为基础,人们只会对一个不停散发着“痛苦”情绪的坏橘子敬而远之.就算一时之间迫于形势给了补救,在下一次有机会踩一脚的时候,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踩上去.

但很显然,我的这位来访者就是这样一个“内疚型控制”的人.他在公司的年终酒会上一人独坐.在大家欢歌笑语的时候,他说:你们好好玩儿,不用管我.这样说的结果,一方面是造成所有人都玩儿不痛快,另一方面也让大家的确如他所言,“不管他”了.

这种“内疚型”控制的源起很可能要从孩童时代算起.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自虐”是他得到关注的重要手段.可能是因为缺少爱吧,他更渴望父母能够把关注点放到他身上.当父母没有这样做的时候,他一方面会表现出非常乖巧听话的态度,另一方面又会做出很受伤的姿态.而父母不经意间的行为也常常会强化他的这种反应模式:当他这样做时,父母会给予奖赏.而父母偶尔也会采取一些通过造成内疚进行控制的话语,比如“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为了你我们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辛苦”等等.通过这些话,父母又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通过这样的内疚是可以控制别人的.

用自己的痛苦来控制或干扰别人,这种人自然不能称之为“纯良”,只能说是一种手段.他们的“痛苦”也并非源于内心,而是掩饰.

那么你如果发现自己是个这样“内疚型控制”的人,又能怎么办呢?

其实有这个疑问的不止我的来访者.当我把道理告诉他后,他显得非常吃惊,似乎从来没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我想,很多“老实人”在无力反抗时,其实都会采取这样一种“内疚”式的控制法.只是有人从这里得到了甜头,从而使之成为习惯.因此要想打破这种控制,就要从“习惯”二字上入手.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内疚型控制”,首先就要接受自己“内疚”的实质.如果仍然认为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对不起自己,那么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让自己的思维分裂,别无好处.

其次,要能够发现自己“内疚”的根源.这个根源通常不在目前身边的某个人或某件事上,而要追溯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空的时候不妨同自己的父母谈谈,看看他们在自己小的时候是否采用过那种不良的交流方式.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让父母认错,而是要提醒自己,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过程,是在家庭里生长过程中习来的东西.

然后从生活里的小事做起,学会“拒绝”.这类人通常是不懂“拒绝”的,他们只会在事后对别人利用自己咬牙切齿,但当着别人的面却又唯唯诺诺,甚至略带讨好.改变的目的在于逐渐培养自己独立的个性,而非跟着别人走.当第一次开口说“不”的时候,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而不要去找什么借口或理由.任何企图转圜或缓解气氛的行为都会让对方记不住你的拒绝.

当自己培养出“拒绝”的习惯后,就面临到了最重要的一点:为自己挺身而出.这是要学会为自己争取利益,它的范围比“拒绝”要更广.拒绝是被动的,而争取则是主动的.

那些因为你的这些改变而拒绝和你交往的人,不必太把他们放在心上,因为他们同你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你.即使得不到真正的爱,也犯不上用检测爱来迷惑自己.

当那些被人欺侮的“老好人”学会这些条方法之后,他们才会成为真正的“好人”、“善人”,才会拥有真正纯良的本性.没有了被欺负的感觉,会比从前更快乐.那时候,他们的生活里就会遇到很多真心爱他们的人.

图/王起 编辑/芦淼

henker@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