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支持视角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355 浏览:108301

【摘 要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分化的加速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改变,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势在必行.本文从社会支持视角切入,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特点及现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改进意见,对于解决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与困惑,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3-02

一、社会支持的理论内涵

社会支持,一般指社会组织或他人为个体提供的各种帮助,这些帮助可以分为客观物质支持和主观精神支持.前者指由家庭、朋友、同事或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等提供给个体的金钱、实物等有形物质支持和帮助.后者指由家庭、朋友、同事或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等提供给个体的人际互动、情感支持、思想反馈、行为指导等无形的精神支持.高职院校学生主观和客观社会支持的来源,主要是学校、家庭、恋人、同学、朋友、老师、社团组织等.专家认为,社会支持对于个体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缓解作用,对于个体健康能起到积极的增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努力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社会支持系统对学生的吸引力,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塑造其健全人格,培养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大多对未来有着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但进入高职院校后,学校的社会名气、各项软硬件建设等条件,使其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又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身定力比较差,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等原因,产生失落、焦虑、浮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2)压力感与轻松感的矛盾

从高中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目标由具体逐渐变得抽象,由短期逐渐变得长远,目标导向性明显降低,学习目标变得模糊,导致学习动机缺失,表现出学习散漫.目标的缺失使学生容易出现迷茫、焦虑、失落等心理问题.

(3)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受挫折,从而具有很强的自尊心.面对全新的大学环境,不少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容易产生心理困惑; 部分学生不能妥善处理青春期交友、恋爱等关系;有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甚至交不起学费,因此自卑,难以排解.这些学生在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过程中,过多地否定自己,导致出现孤独、嫉妒、忧郁、乖僻等心理问题.

(4)渴望交往和自我闭锁的矛盾

人际交往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完成学业、接触社会、发展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们渴求理解和友谊,以寻找到显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和拓宽视野的路径,同时也盼望能有人一起分担痛苦,化解忧愁.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在交往中存在较强的戒备心理,与他人总是有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呈现出明显的自我闭锁的心理倾向.

三、从社会支持视角看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模糊重心偏移

高职院校大都实行重专业技能轻心理素质、重政治思想表现轻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的教育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家长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只关注到心理不健康的个体,社会支持都是针对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总是在做事后的补救工作,使社会支持陷入了被动和片面.社会支持目标的模糊与重心偏移,也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偏差,如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意识不到自身心理问题的存在,有些遭遇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放弃或拒绝社会支持.基于心理健康认知的偏差,社会支持的实效性和发展性都受到限制.

(2)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资质混杂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校是社会支持的关键环节.但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与学生比例为1:3000-1:5000,这难以应付大学生中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集中在辅导员、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处工作人员.这只队伍中的大多数人并未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训练,很多是心理健康培训的短期速成者,缺少理论和科研依托.而且辅导员中年轻教师居多,年轻人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出现情绪失控、行为过激等现象,加之专业素质不高,工作量大,容易出现忙于事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不深、标准把握不准等弊端,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支持力度及成效.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贫乏形式单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上,却剥离了学生本体,而取代以问题为中心.课程内容大多是以心理问题为专题,学习的模式是先陈列出心理问题,然后举例说明如何克服问题,提出克服问题的有效方法,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讨论.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聚焦在处理心理问题上,以至于人们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就是由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构成,误将心理看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变态的代名词,将心理健康等同于没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四、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的改进建议


面对大学生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我国高校社会支持的现实性和发展性难以得到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有限.因此,本文从社会支持视角切入,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提出如下意见: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化

针对高职院校缺乏大批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状况,我们可以一方面加大在职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专业人员准入制度,对这一领域的人员进行学历水平、专业背景、职业道德的全面考核,并运用16PF等测量手段对其人格特征进行相应测试,以减少专业人员因人格障碍或缺陷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职业化,使社会支持中的教师在直接面对问题学生时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防线力量,将关心、帮助学生的实际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层面和心灵深处,有效地改善因问题学生拖延心理救助时机而导致心理危机频发的现实困境.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综合化

针对教师学生提出的心理教育课程内容贫乏,无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等问题,我们应注意课堂教学的形式,防止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搞成一种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在课程内容上可以将人格发展教育、学习心理辅导、生活心理、择业心理辅导、创造潜能的开发等纳入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把参与、体验、分享等作为授课方式最核心的因素,运用游戏活动、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加深、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多样化

中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往往局限于学校环境,而将家庭、社区等因素割裂开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怎么写作,通过社会怎么写作让学生走向社会,如募集资金、环境治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怎么写作、慈善工作等活动,增加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使学生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内在,提高自我接纳能力,增加幸福感.还可以采取“朋辈心理互助”的方式进行学生自我心理保健,如朋辈心理咨询、朋辈伴读等.朋辈心理咨询是受训和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提供倾听、支持或其他帮助.朋辈伴读是从高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学生志愿者,受到一定的培训和督导后,为低年级、学习能力弱或身体残疾等特殊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习技能、生活技巧和心理问题等方面的朋辈辅导.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互助,让学生关注到个体和群体自我的积极面,从而激发起内在成长的积极动机,获得主观幸福感、满意度等良好的情绪体验.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写作范围的普及化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途径方法较为单一,往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谈心、学生参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方式进行.许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因此,我们应当努力拓宽怎么写作领域,借助社会多方力量,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整合,注重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干预.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诊所、社区怎么写作的作用,建立多功能活动场所,如游戏室、阅览室、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别与团体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能培训等怎么写作;通过开办各类学术活动、校园活动及社区怎么写作活动来加强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培训活动、开展团体研讨、建立心理健康图书馆,重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并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文从心理健康研究的社会支持视角切入,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特点及现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改进意见,对于解决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与困惑,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