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的翻译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029 浏览:128104

摘 要:英语习语在英语语言文化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习语从很多方面都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比如: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在习语中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掌握英语习语开始进一步准确的了解英语文化中的内涵和差异,以使我们能更得体、恰当使用英语和掌握地道的英语,从而更准确的理解和翻译语义.


关 键 词 :英语习语;习语翻译

作者简介:雷凌菲,西北大学英语笔译专业研三学生.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5-0-02

英语习语(idiom)作为英语里的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英语民族语言的一种习惯用法,可以使英语交流更生活化、传达语义的更生动,也体现着英语的内涵.习语(idiom)是生活化用语的体现,通常由谚语(proberb)、俚语(slang)、俗语(colloquiali)、比喻性词组(metaphorical phrases)等惯用语组成,是英语词汇及表达的重要内容,其中蕴含着英语的民族性以及丰富而深刻的修饰方法及文化、用语意义.习语作为约定俗成的固定用语在其语句的结构的固定性及语义的整体性上均有体现.习语是语言发展积淀、语言历史存在及文化发展的结果,能使语言交流变得简练形象、幽默生动且富有哲理的效果.英语习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表达意图使交流变得流畅、高效、省力.

英语习语在语言文化中独树一帜是英语民族语言的精华与核心,若能正确恰当、纯熟流利的使用和翻译习语习语就打开了英语世界的大门.因历史、地理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使翻译成为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而习语由于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的不同成为英语翻译的重点难点.与正常语句翻译的差异在于英语习语中蕴含了各英语国家民族的人文风土,使得习语翻译没有现成套用的方法,翻译内容也因人而异没有考量标准,要想将英语习语中所包含的信息点全部不漏的翻译成汉语绝非易事.习语翻译众说纷纭,而想达到完全共识还是不容易的.下面所要谈的翻译方法只是最基础的,一般性的,脱离语境的翻译,目的是为一般读者提供参考.

1.套用相应的成语或惯用语句.各类语言是相通的汉语与英语也一样,虽然文化及语言习惯存在差异,但很多修辞手法却大同小异,若在汉语中找到或套用上对应的成语或惯用语句者则为上选,一方面使性质对等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体现出意义的等值.to call a spade a spade与‘直言不讳’处于意义等值,pour oil on the flame 即‘火上加油’但此类情况确为少数.其因在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历史发展及文化认知都存在较大差异,很难将英语习语中的每个信息点都译成汉语即很难达到绝对等值[absolute equivalent] ,‘绝对等值要求原语和目的语的词语单位的意义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完全相同’[zgusta 1971;312],这种情况不多.以下为此类翻译的习语;vent one’s spleen[发脾气],rackone’s brain[绞尽脑汁],castle in the air[空中阁楼],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spend money like dirt[挥金如土],the more the merrier[多多益善],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赴汤蹈火],new wine inold bottle[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know something like the palm of one’s hand[对某事了如指掌].

2.用汉语成语作为对应词,但构成词有所不同,如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翻译成‘本末倒置’,译入语里的cart和horse没有出现.这样翻译巧妙规避了文化差异,为了体现英语与汉语的文化背景在翻译时在符合汉语语言的前提、不造成误会的情况下可以保留英语习语的形象,如果产生的效果很相近,也符合大致等值.不过由于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所产生渊源的差异,原句与译入语在形式或语义上经常会有略微差别,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通常译成‘一箭双雕’,意思基本相等,但喻体有别, 英国人用‘石头’做工具,译成汉语后就跟着用‘箭’,有点‘入乡随俗’.再如burn one’s boat通常译成‘破釜沉舟’,看起来相当等值,但仔细比较,就会发现两者之间还是有所不同,前者用‘烧’,后者用斧头‘砍’,从语义上来说,‘破釜沉舟’是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现代汉语词典],而burn one’s boats的意思是;to do something that makes it impossible to re-turn to the previous situation later[朗文当代英语词典],1995],意思侧重于‘做事不留后路’.这进一步说明‘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的相关词语间确立完全相等是不容易的’[AL-Kasimi,1983;62],因此这种翻译法只能转达大概相近的意思,不能完全等值.下面是一些经常采用这种方法翻译的习语;sit on the fence[骑墙],ins and outs[来龙去脉],like a drowned rat[像落汤鸡],appleofone’s eye[掌上明珠],a flash in the pan [昙花一现],hit thenail on the head[击中要害],he one foot in the gre[行将就木]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像热锅上的蚂蚁],kill the goose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进退维谷]. 3.采用意译的方法.当用上述两种方法都找不到较适当的汉语对应词语时,应考虑用意译,但须注意勿曲解原意.比如由于中国没有负鼠(possum)这种动物,就不会有由负鼠构成的惯用语或成语,因此习语play possum就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汉语用来套用;再如习语中用hair作喻体时有hang by a chair,可用汉语的“千钧一发”与之相对应,harm a hair of someone’s head可用汉语的“动某人的一根毫毛”与之对应,但keep one’s hair on的意思是do not bee angry;remain calm(OALD),汉语里有用头发表示激烈的情绪,如“怒发冲冠”,却没有用头发比喻“不生气”或“保持冷静”,而损失hair作为喻体的形象.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又是最普遍的习语翻译法.多数习语是这样译的,请看下面几例:pass the buck(推卸责任),play possum(装睡,装死),pay through the nose(付出高价),a pretty kettle of fish(糟糕透顶),no room to swing a cat(地方狭小),keep the pot boiling(挣钱糊口,谋生),a dog in the manger(损人但不利己的人).

应该说明的是,采用意译主要是转达习语的基本意思,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损失原习语中的文化信息或比喻形象.如pass the buck里的buck原指打牌或时的“庄家标志”,当轮到下一个人坐庄发牌时,这个标志就往下传(pass the buck),原庄家就没有责任了,因此转义为“推卸责任”.意译虽然把基本意思保留下来,但其原有的形象就不复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个损失.

4.用直译加意译或括注,即给英语习语做注释.习语的形成往往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英、美民族的文化内涵也反映在英语习语中,其中不乏典故性强、民族色彩浓厚的特点.这类含有“不可译因素”的习语,很难在汉语里找到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反映英语里的含义和背景信息.即便通过意译,也常常彼此不能兼顾,如Achilles’heel译作“唯一致命的弱点,要害”(《英语习语大词典》),虽然传达了源语的含义,但源语所涉及的希腊神话人物的文化色彩却丧失殆尽.为了保留源语的文化色彩和形象,对这类习语通常采用直译加意译,或意译加括注的方法.例如sword of Damocles常译作“达摩克里斯的剑,临近的危险”;cross one’s fingers译作“但愿好运(西方迷信,指交叉一只手的两个手指以祈求好运)”.;直译加意译的方式也在汉语中广泛使用,很大程度上使汉语的表达更为丰富;如《厦门日报》的一篇题为《“香港区选”显示爱国力量壮大》(1994,10,9)的文章里写道:“等颇有‘夜行人吹口哨’之嫌,自我‘壮胆’而已”.这显然是习语whistle in the dark的直译加意译在汉语里的运用.

直译加意译或括注的译法顾及到习语的意义和背景信息的结合,但也不是十分理想.

5.采用直译法.对于一些具有较浓文化色彩、比喻形象突出的习语近来有直译的趋势.伴随着世界各个国家、各民族的交流程度越来越密切以及科学技术技术的进步,许多极具民族性、民族特色的文化逐渐地被其他国家或民族所理解和接受,文化之间的差也在逐渐缩小,各民族的文化、及特色都在趋向于大融合,这一情况也为习语的直译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直译习语:bottle neck(瓶颈),turn the page(翻开新页),bapti of fire(炮火的洗礼),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draw water in a sieve(筛子打水),crush in the bud(消灭于萌芽之时),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干草垛里寻针),hold someone in the of one’s hand(把某人捏在手里).

成功的直译既传达语义,又保留原语句的色彩和形象;如give the green light to译成“正式批准(允许,许可)”(《英汉双解英语惯用语》)就有失原语句的比喻形象,不如直译作“给等开绿灯”,既通俗又形象.在采用直译时应考虑:译语是否适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是否能使他们从字面上引起联想,从而获得该习语的深层意义.比如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water直译为“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2001,4,23,一套《早新闻》),我国听众一定不难联想到“不管好坏通通抛弃”的含义.不能激发联想的直译没有达到翻译的目的,应该尽量避免.当然,要使直译成为译入语里的一部分需要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从排斥到接受的过程.随着汉英美人民的交往日益增多,习语的直译也完全可以增加,而且逐渐使之成为习语翻译的方向.

其实英语的学习不只是固定的语音和生硬的语法规则,更多含义更深刻的语言精髓其实包含于英语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社会风俗习惯中,汲取它们才把握了英语学习的核心.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 它从各方面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 可以说, 习语的民族色彩最为鲜明.因此,单从字面上进行解释、翻译, 难免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应该从了解语言词汇特定的文化内涵出发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