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与艺术创作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346 浏览:55512

摘 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创作不能脱离它生长的沃土,同时也离不开多种元素的滋养.艺术创作与地域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地域对题材、风格的影响方面,但不应忽视地域间的交流以及对地域性中个人风格的探索,并且还要适应时代审美观念的拓宽与变化,以创作出反映当代人生活、思想和情感的作品.


关 键 词 :艺创作 地域性 风格

地域性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在多元主义或后现代的今天似乎越来越多的被提到.对地域美术价值认识的不同论点影响了对地域美术的学术研究和现实发展.在全球化背景和多元文化竞争的时期,探讨在美术创作中如何结合发挥地域特点以及把具有历史形态的地域美术与当代形态的地域美术结合是一个永恒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何谓地域

“地域”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概念,它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但仅仅具有相对稳定的空间形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地域” 除了自然的、空间的意义之外,还具有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意义.因此,对于地域文化研究来说,它还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文化形态,这应是对地域和地域文化理解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 “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而处于核心的、深层(内在)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1)因此,地域更多注重地理的和历史文化的双重因素构筑的心理空间,或者人们情感认可的文化空间,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确然存在的空间.在这个特定的空间中,历史文化的积淀塑造着这一地域人的集体无意识.体现在美术创作中,即表现为各种独具特色、面貌各异的地域美术.

地域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对于美术创作而言,不可避免的要经历画什么与怎样画这两个基本问题,不同地域的美术的异同也就存在于这两方面的关系问题,具体地说也就是创作题材与表现风格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又必定同地域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

地理性地域

(1)地域与题材

题材是艺术家所描绘的自然图像、生活事件和社会现象,是成为艺术作品的材料.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景观,由于其某些题材被这一地区的画家们所经常描述,渐而这题材成为了一种公共资源,成了这一地区不同艺术家画中的常见之物.如南京之于金陵画派,黄山之于新安画派,太湖之于倪瓒,圣维克多至于塞尚等等.不同的地域气候呈现出了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景题材,同时也对不同地区的画家的艺术技巧和表述方式产生重要影响,长期以往甚至对该地区人的性格、审美品位都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从地域文化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每一种文化都建立了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在艺术传统中留下了一套审美程式.” (2)而艺术家们在画中所展现的表现技巧和审美情趣,渐而会演化成为该地域特定画风的独特表现风格,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曾经这样论及尼德兰绘画:“在干燥的地区,线条占主要地位,首先引人注意,山脉以豪迈雄伟的气派在天空堆起一层层的琼楼玉宇,所有的东西在明净的空气中棱角鲜明.在尼德兰,地平线上一无足观,空中永远飘着一层迷蒙的水汽.东西的轮廓软化,经过晕染,显得模糊,在自然界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一块一块的体积.等引人注意的是物的体积,就是从阴暗到明亮的各种不同的强度,颜色由淡到浓的各种不同的层次.这些因素把物体的总的色调变成一个凸出的体积,使人感觉到物体的厚度.”(3)丹纳是从特定地区的地理风貌对艺术表现技巧的影响来论及的.而中国清代沈宗骞则从特定地域对人的性格气质方面来论述,这种气质进而会对其艺术创作产生相应的影响.在其《芥舟学画编》中有这样的一段论述:“天地之气,各以方殊,而人亦因之.南方山水蕴藉而萦纡,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温润和雅,其偏者则轻佻浮薄.北方山水奇杰而雄厚,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刚健爽直,其偏者则粗厉强横.此自然之理也.于是率其性而发为笔墨,遂亦有南北之殊焉.”(4)在五代两宋时期,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画家地处江南,多写江南山水,米芾《画史》云:“董源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其作品“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5)董、巨等多以披麻、荷叶之类皴法写洲渚山坡,其作品具有浓厚的非常抒情的优美感,这种轻柔优美的风格与清新秀丽的南方山水有很大关系,而同时代的以荆浩、关仝、范宽为代表的北方画家多描写关陕峻岭,雄伟壮阔峭拔,峰峦重叠,以劲健有力的斧劈、雨点类皴法,表现北地山峦刚强、崇高之势.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地域对特定地区绘画风格的形成及人们审美心理的影响起着相当大的影响.

(2)地域与风格

风格是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艺术现象,艺术风格的形成,同样离不开所选题材的地域性特征.一般来说,在相同的地域内易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稳定的文化群体,受这种一定地域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美术创作有可能形成一定的风格,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美术作为艺术文化的一种,它的艺术风格的确折射着其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文化类型.(如17世纪的新安画派,新安画派多描写黄山一带的风景,黄山石多树少,且石多奇,直插云表,没有多少“皴擦”.其怪石嶙峋的山峰,似无数碎石堆叠,且多矩形、方形类的几何体,正是新安画派画家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新安画派的画家们,日以黄山为师,共同受黄山秀丽风景的熏陶,神遇而迹化.此外再加上他们有共同的师源,基本一致的审美心理.所以,他们绘画风格大体一致.再如西方19世纪中期的巴比松画派(枫丹白露派),他们在那里写生作画,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以描绘农民及农村景色的一个画派,他们的作品自然带上了特定的地域性特征而独具面貌.

文化性地域

美术作品的风格是多样的,拥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家对具体物像的感知的差异性表现到画面上,形成了不同地域的美术风格.一幅作品其画面所体现的一切绝对离不开艺术家对具体事物和影响他的文化背景的感受,就是说生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除了受到地理性地域的影响,更受到这个地域人文氛围的影响,他的作品必定有这种地域文化痕迹.“地域文化又称区域文化,是人类文化独特的空间组合,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孕育而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6)按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关于民族文化“挑战与回应”理论,地域文化就是地域民族对其所生活环境所作的一种挑战性回应.

具体分析,地域文化特征显现体现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以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作为创作题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语言风格特点.这是一种显性的特点. (2)以一定地域文化精神哲学理念文化意象作为作品的精神内核,渗透在画面中或借鉴代表一定地域文化的其他艺术作品的创作(比如传统的中国绘画,雕塑民族美术).无论表现什么题材,作品的内在精神总是反映那个地域文化些许特点.这是一种隐性的地域特征.以中国画来说,它受中国传统文化母题儒、道、释的思想的影响,绘画艺术步入了了以意向美学、借物抒情为核心的精神层面,形成了中国绘画特有的“迁想妙得、缘物抒情、物我交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观念,在造型上则表现为以形写神的写意形式风格,而西方绘画却很强调科学的,对于解剖、光学、色彩学原理加以科学的研究,使之在画面中得以体现,在造型上渐成严格的写实风格.

关于地域性与美术创作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都要重新审视发展的定位和方向,这是一个既要全球化又要本土化的多元发展方向.全球化是双面性的发展,既要合理发展本土的民族文化,也要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和谐、健康发展.在美术创作方面表现为既要警惕外来的“文化殖民”,但也不能排斥一切外来的文化养分,美术创作不能脱离它生长的沃土(地域),也离不开多种元素(全球化)的滋养.在不同地域的美术相互交流过程中,当然也会产生相互拒绝、冲突的可能,“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拒绝、冲突是文化系统有机运作的表现,冲突会形成辩证法上的相互转化,没有冲突就没有融合,文化价值就存在于冲突中,地域美术的出现是美术在文化层面冲突的首要前提.” (7)(p46)全球化没有,也不可能消弭文化的异质,而更多的是表现为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再生.而且,随着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理念的上升,文化会更多地呈现出它的历史继承性和延续性.而作为文化的重要表征的艺术,其地域性特征不会被全球化的浪潮淹没,而是必将日益凸显.

此外,在关于美术创作与地域性的关系上,还有一个需提及的问题是地域性中的个人风格,在承认地域对风格的形成有相当作用的前提下,应不能忽视具体的个人风格的创造性和差异性.沃尔夫林在其著作《艺术风格学》这样阐述,“把风格设想为一种表现,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性情的表现,而且也是个人气质的表现.等气质当然不能造就艺术品,但它在广义上正是我们可以称之为风格的重要成分的东西”(8).作为艺术家,必定是通过作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追求,这种个性追求当然离不开地域文化、传统精神的影响,但这不应成为妨碍个人风格形成的障碍.地域对不同画家风格的影响因个体的差别而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新安四家”,他们虽然生活的大致相同的地域,皆以黄山为师,然而风格却各不相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不同的个体对客体审美特征有选择、升华的能动作用,同时,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自然环境的视觉效应所呈现的审美特征是多层次的.我们只要对自然保持敏锐的审美触觉,不断更新感受,就会有新的的感受、新的突破.

在全球化的今天,美术创作在与上述的地理性地域以及文化性地域发生关系的同时,亦需注重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及艺术家个人风格的探索.并且还要适应时代审美观念的拓宽与变化,创作出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的作品.如此才能走出地域的界限,走向新的未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与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地域性将长期存在,并行不悖.因为时代性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历史的步履中逐步走来.全球化一方面加速了传统地域美术的消亡,另一方面又为地域美术的重生提供了新的机遇.有理由相信,在此背景下,美术创作在地域性的发展上会使艺术作品语汇更丰富、内容更全面、形式更多样.

注释:

(1)王祥:《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社会科学辑刊》,2004(4).

(2)刘湘东:《地理环境与艺术风格》,《美术观察》,2009(1).

(3)(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版,第324-394页.

(5)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页.

(6)贺宝林:《人类学视野下的地域文化》,《东方艺术》, 2005(20).

(7)陈见东:《符号、传播、地域美术与文化》,《艺术探索》2008(5).

(8)[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潘耀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基金项目:华东交通大学校立科研基金资助 (课题编号:09Y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