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366 浏览:44622

人在失去健康的时候,健康就是最重要的;在拥有健康的时候,健康就是最不重要的.换言之,当人们开始强调健康时,通常表明健康正离我们远去或健康很成问题了.(导语)

吕晓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急剧变化的人口结构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渐渐成为第一需求.纵观各种健康医疗机构、社会团体以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等宣传媒体,都在铺天盖地宣传和提倡关于健康的话题.

那么,什么是健康?我们如何做到健康合理的营养膳食等等问题,正是寻求健康的人们希望得到的答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吕晓华教授认为,只有当人们的健康素养提升之后,健康的观念和态度转变之后,从个人、家庭以至整个社会才能真正的健康起来.

健康是人生的基石

谁的健康意识提高了,谁就具备了摆脱亚健康,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能力.

《养生杂志》:你作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以及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从事特殊人群营养、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不少的经验.那么,健康究竟是什么概念?你对健康标准的看法是什么?

吕晓华:“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荷兰学者斯宾诺将健康提到如此高度是因为健康的身体不仅是个人的需求,也是家庭和社会的需求.列宁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岂止是革命的本钱,它应该是人生一切的本钱.那么,什么是健康呢?在相当多数人的心目中,通常认为只要没病就是健康.但这种认识并不准确.中国的古人就认识到健康不单纯是身体的事,“体壮曰健,心怡曰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不仅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心理适应竞争社会时处于完美的状态中”.所以健康应该包括躯体与精神两个方面.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健康”的概念也在与时俱进.到了21世纪,我们又有了"健、康、智、乐、美、德"六字组成的所谓“大健康”的概念,并将其视之为幸福人生的最佳境界.

《养生杂志》:在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普通民众对于健康的态度和观念还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人们应该如何进行观念的更新,积极地改变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吕晓华:在人的一生中,健康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但有时又是最不重要的.尤其是现在社会面临的经济压力,出现了较为普遍的“40岁前拿命换钱、40岁后拿钱换命”的现象,就最好地体现了健康既重要又不重要的普遍态度.于是,在失去健康的时候,健康就是最重要的;在拥有健康的时候,健康就是最不重要的.换言之,当人们开始强调健康时,通常表明健康正离我们远去或健康很成问题了.

正是这种对待健康的普遍态度,我国约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个数字是医学权威机构对33个城市的专项调查得出的惊人结论.亚健康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具有双向性,若听之任之,就可能向疾病状态转化.而造成这种大面积亚健康的原因,居然是生活方式出现了问题,所以现在就有一种“生活方式病”的新概念.科学研究发现,在生活方式病,包括肥胖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脑卒中、癌症等的诱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因素占8%,而个人生活方式却要占60%.前三者不是个人的主观愿望和努力可以改变的,而后二者(占68%)完全可以通过个人的主观愿望与努力改变,尤其是生活方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养生杂志》:那么,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将给人们带来哪些疾病和后果呢?

吕晓华:由于生活方式病是当今人类健康的大敌,为了能使人人拥有一个健康和充满活力的身体,世界卫生组织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即健康的生活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纠正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四大基石就是健康的金钥匙,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保健方式.谁拥有这把金钥匙,谁就拥有健康和长寿.因为谁的健康意识提高了,谁就具备了摆脱亚健康,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降低55%,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50%,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降低75%,肿瘤的发病率降低3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由此可见,只要遵循科学的健康理念,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可以使生命之树长青.

中国居民的膳食革命

为了给居民提供最基本、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南以先进的科学证据为基础,密切联系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实际,对各年龄段的居民摄取合理营养,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为将来的10-20年,是我国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战略时期.我们希望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大力推广和运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口素质基础.

《养生杂志》:说到吃饭,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而究竟吃什么,怎样科学又健康地吃,相信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误区.比如,谷类食物是不是越精细越好?蔬菜水果是不是越多越好?

吕晓华: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关键在于平衡;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坚持谷类为主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人们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g~400g为宜.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稻米、小麦不要研磨得太精,以免所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流失.新鲜蔬菜水果是人类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膳食重要特点之一.蔬菜水果能量低,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并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

《养生杂志》:一般人都知道,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对身体的重要性,于是就大吃特吃,我们需要掌握一个量吗?

吕晓华:任何食物都不能超量进食,否则对身体也有危害.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各年龄人群适当多饮奶有利于骨健康,建议每人每天平均饮奶300ml,饮奶量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低脂、脱脂奶.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应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g-50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养生杂志》:生活中,很多人无肉不欢,尤其喜欢吃猪肉,这样的饮食搭配有问题吗?

吕晓华:我认为应适量减少猪肉摄入量,改为多吃鱼、禽肉.因为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瘦畜肉铁含量高且利用率好.鱼类脂肪含量一般较低,且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禽类脂肪含量也较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齐全,是很经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较多,尤其是食入的猪肉过多.但相当一部分城市和多数农村居民平均吃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还应适当增加.还要注意,动物性食物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养生杂志》:最后,请你给那些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的朋友提出你的健康和善意的忠告吧.

吕晓华:总而言之,健康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尽量做到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时间及食量,进餐定时定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应占30%-40%,晚餐应占30%-40%,可根据职业、劳动强度和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在11:30~3:30,晚餐在18:00~20:00进行为宜.要养成天天吃早餐并保证其营养充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适量.不暴饮暴食,不经常在外就餐,尽可能与家人共同进餐,并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就餐氛围.零食作为一日三餐之外的营养补充,可以合理选用,但来自零食的能量应计入全天能量摄入之中.

此外,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身体活动减少,目前我国大多数成年人体力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能量的活动.

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