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心得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05 浏览:14334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预防接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对照组儿童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儿童接种配合度与接种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儿童总配合度达9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P<0.05);研究组儿童家长护理总满意度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预防接种儿童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儿童接种配合度与接种满意度,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关 键 词 】预防接种;儿童;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44-02

小儿计划免疫作为一种保证小儿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方法,具有投资低、效果好等优势[1].但是,预防接种对大多数接种儿童而言,十分痛苦,儿童配合度较低,而经常持续的疼痛刺激对婴幼儿神经系统损害较大[2],其危害在患儿不配合的情况下将会进一步扩大.预防接种作为一种必然的伤害性刺激,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儿童疼痛应激反应,提升儿童配合度,具有必要性.本文选取200例预防接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1个月到7岁,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为1个月到6岁,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儿童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注意事项宣教、接种操作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系统的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松弛法:大多数儿童接种前便会出现反抗行为,具体表现为紧张、痛苦、害怕、肢体扭动、哭闹等,护士应该亲切称呼幼儿,并用手安抚幼儿,使其产生亲切感,在无形中放松精神与肌肉以提高接种配合度.(2)分散注意力法:接种过程中护士可以询问幼儿生活爱好、学习等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转移幼儿注意力,方便接种.(3)积极性强化法:接种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安抚、鼓励幼儿,以此来改善幼儿情绪,使其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进行接种.(4)榜样示范法:可以选取勇敢的幼儿进行接种,在后面幼儿接种时将勇敢幼儿的做法作为现身说法,为胆小的幼儿树立勇敢的榜样,帮助其舒缓紧张、恐惧情绪.(5)渐进式劝导法:针对过度恐惧、拒绝、哭闹幼儿行缓和处理,待幼儿情绪稳定后慢慢说服幼儿,不可强迫、迁就,坚持尊重的原则开展接种工作;建议儿童家长不可在日常生活中用打针来恐吓孩子,以免面对打针时幼儿产生恐惧心理.(6)间接干预法:儿童接种过程中护士需要取得儿童家长的配合,通过向家长耐心宣教,借助家长对儿童的影响力、信任度来实施接种工作[3];在儿童接种过程中需要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尽量掌控儿童情绪,调整儿童的自我感觉,使其更加自信、勇敢.

1.3 观察指标 (1)接种配合度[4]:较佳:儿童接种过程中并未出现反抗现象;较好:儿童在接种过程中有反抗但不强烈;较差:接种过程中激烈反抗,无配合.(2)家长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评量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极为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两组儿童配合度比较 研究组儿童配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儿童配合度比较

2.2两组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儿童预防接种的过程中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儿童焦躁情绪,提升儿童接种配合度与家长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极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5],提示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幼儿因自控能力较低,认知水平较差,其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稳定性极低,预防接种过程中会伴有愤怒、不安等情绪,表现为扭动、躁动、抵抗等,选取正确的交流方式帮助幼儿认识问题,稳定情绪,至关重要.我院在儿童接种过程中针对儿童排斥、恐惧情绪应该松弛法护理、注意力分散护理、榜样示范护理等众多护理方法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适当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