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913 浏览:59096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提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来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学生亲自经历事物的发展过程,也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学生进行收集资料、实践操作、合作讨论,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只要运用得当,都是有意义的学习.

【关 键 词 】探究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 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06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许多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些学习方式引进课堂.但是我也发现,很多教师将这些学习方式仅仅用于公开课的讲授中,而且多数流于形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新的学习方式不甚了解,而且对它们还有一些误解,尤其是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这两类学习方式.我认为,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完全对立起来,是对课改的一种误解,它们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

一、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与转变

在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和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的关系的探究之前最重要的在于定好位.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创新和改变,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发展的机遇.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新课程改革给出自己的答卷,而给自己定位是最基本的,只有明确自身处于什么位置才能知道哪一种学习方式更适合新课程改革之后的课堂教学.

(一)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性

《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强调教育的手段主要是依靠教师向学生的灌输和学生向教师的模仿.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统治者,这样的教育将会成为中国的悲哀,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习惯了不检测思索的拿来,习惯了毫不质疑的接受,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他们的个性发展空间被扼杀,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学校不再是育人成才的地方,而成为了生产单一产品的“工厂”.

古代最初的杯子用黏土做,边做得很厚,笨重而容积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进,它的“体”――杯子本身(边)越来越薄,而杯子的“用”――装水的功能(简称“内容”),越来越大,同样的杯子,可装更多水了.教学的“体”就是教本身,教是为了使学生学起来,所以教学的“用”――功能,就是学生的学.这样,教学就像是一只杯子,杯子的边薄,装的水才多,也就是说教少学多或者是小教大学.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决不会笨到认为杯子需要厚边,这是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杯子之用是装水,而在教学中,许多人却不知道教学的目的在于推动学生的学.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显得尤为的重要.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1.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同时,教师还要促进学生品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将学习方法内化成自身的能力.新课程强调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人民怎么写作,当然教师首先应该高度的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从而去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适应未来的社会角色.

2.新课程要求学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思想者.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教师必须将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主体,与学生共同的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尤其要鼓励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思想者和创造者,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赞赏,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3.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共同的学习者、合作者.

新课程中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成多元,学习内容大大拓展,教师失去了书本和大纲的依托,教师不再是权威,因此,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学习研究,在教学中建立真正、平等、宽松、合作的氛围,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促进教师,相互交流,真正的做到教学相长.

二、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对比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永不满足的态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将学生从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自主学习的载体;以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教学突破口,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研究问题的教学形式.

研究性学习着眼于提高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效率,注重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和亲自实践来获取知识,旨在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接受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下,将所学习的知识形成自身知识体系中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在接受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均以固定的模式由教师传授,学生不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只需要将教师讲授的内容纳入自身的认知中来,以便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可以运用它或者把它再现出来.

接受性学习古往今来都被广泛的使用着,但把它作为与发现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加以积极倡导并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代表是当代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理解接受学习的时候,我们必须清楚两点:

第一,接受性学习不等于机械的学习.接受性学习是指学生将学习材料作为现成的定论性的知识来加以接受、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而机械的学习则是学生将无法理解的知识内容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进行记忆.


第二,接受性学习并不全是被动的学习.被动的学习是与主动性学习相对的,是指学生对学习缺乏学习的兴趣、动机或学习需要的基本能力等,进而不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不去深入全面的把握学习内容,而是满足于现状,不求甚解.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教学方式,看似矛盾,但是在教学中却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