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落实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261 浏览:59860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学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有了新的情况,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与时俱进.“入世”在政治、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各方面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更加直接的冲击和影响,也势必会给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多的新课题和难题.因此,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 键 词 】 初中政治 素质教育

人的素质包括着许多方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具体说到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时,《纲要》明确指出:“用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明确指出了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要求,也使我们认识到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课课教学中灵活自如潜移默化地实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1.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

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创造性,没有积极的努力,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因为创造、发明往往是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挫折教育就是进行克服个体需求未满足时的消极心理的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而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改革所必须的勇敢探索的个性品格,克服思维的固定性、习常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创造型思维的认识特征是满腔热忱的求知欲.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理论的怀疑,对未曾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求,都是具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产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正是蕴于这种精神之中的.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需从培养兴趣入手.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广泛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强化兴趣刺激,如:辩论激趣、情境激趣、悬念激趣、形象激趣等,增强教育活动本身的吸引力,由此引发、扩大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观看影视录像、参加知识竞赛、调查访问、咨询解疑等课外学习形式,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有所用,用有所获,不断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是创造开拓的“金钥匙”.

3.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满脑子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在教学中漠视学生的主体性,没能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知识观、发展观、课程观和教学观.以前,我们的政治教师太习惯了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想到更多的是如何让学生接受知识,而很少想到怎样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探究和发现知识,从而使学生享受真正的学习乐趣,并从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极大地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造成了许多学生厌学,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关系,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个性受压抑的状况中解放出来.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应首先体现在学习目标的达成上.学法得之于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掌握“怎么学”.政治课教学应始终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融合,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另外,要优化课堂结构,就要在《大纲》要求下,研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处、要管用.要求教师把内容教“活”,让学生学活,使学生感到听政治课不枯燥无味,学习理论得到举一反三的成效.同时还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出发去理解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知识前后的联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无误地把握难点.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力,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用先进思想鼓舞人、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巨大作用.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一个方向性的期望,而且更是一个推动学科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长期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