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31 浏览:145673

摘 要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能否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与创造着,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关系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就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 键 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2004年,、国务院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族人民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要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缺失

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十分欠缺,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崇洋媚外”心理.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技能、轻人文的高等教育

当前,高等教育受实用主义思潮和商品经济的影响,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表现为过于专业化,课程教学安排也过于紧张,一般不会考虑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在人才培养上主要考虑到职业技能的掌握,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同时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化的传承者.而大学生群体受当前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校时都只对自身实际应用的专业知识感兴趣,对除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不感兴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持疏忽甚至是漠视态度.

(二)外来文化的冲击

进入21世纪以来,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机会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对我国本土文化和独特性民族文化构成了威胁,加上“西化论”者的声音此起彼伏,我们的大学生在各种文化的交织中感到迷茫:有的大学生盲目对外来文化进行追捧,缺乏作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不少学生受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不良思潮的影响变得腐化、堕落,不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

(三)新兴媒体的影响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视、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逐渐普及,这些新兴媒体尤其是手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但是,也为不良文化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便利条件.在新兴媒体日渐盛行的背景下,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明显滞后,有些大学生已经受到不良文化信息的侵蚀,身心受到不良影响,有的大学生甚至开始认为“传统文化是已经过时的东西,是古董”.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结构性缺失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存在结构性缺失,重政治性、轻文化性,课程讲授存在着机械化、理论化、概念化现象.不是将课程学习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加上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无法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不到保证.

(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文化底蕴不深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缺失,大部分人对传统文化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缺乏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无法有效的施行.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的必然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联系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保证党和中华民族奋斗目标的实现,以宣传和传播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引导人们的政治态度,解决各类思想问题,提高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和调动积极性为根本任务,对人们进行的以政治思想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综合教育实践.如果单从提高中华民族人格素质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完善人格的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世界性学说,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只有与一个个具体的民族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表现为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文化,很难直接开发和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和现代化需要的现代文化精神.二十世纪初,建立在高度工业化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它在本质上具有现代性,这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无疑是一种具有极大互补性的优势文化.传统文化正是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才发展和弘扬了自身的精华,抛弃了自身的糟粕,实现了自我提升与现代转型.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离开了传统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特定的支撑,显得空洞贫乏.同时,利用好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我们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发展和传递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有力工具,把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形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注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加以继承和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认知、人际交往、诚信教育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在强调民族至上、国家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同时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爱国主义情操对纠正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集体意识缺乏与民族意识淡薄、个人主义严重等不良思想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2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教育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主张通过“自省”“修身”的方式来提升自我的素养,讲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尊自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也是时代对大学生的现实要求.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学生从小就条件优越,很少经历过生活磨砺,更有必要将这种自尊、自爱、自强的道德要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尽早树立吃苦意识,创业意识,摆脱依赖,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3人际交往教育

“仁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包含着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内容与方法技巧,如:做人应多替别人考虑,做事应多宽容他人,应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等.提倡“孝悌”“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的高尚品质;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自我意识较重,同时受不良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自私自利,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因此,和谐的人际交往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尊敬师长、谦和守礼,真诚、平等待人,从而实现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4诚信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诚为本、以信为先的优良传统.所谓“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当前大学生由于缺少生活阅历,还没有了解诚信对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存在着考试、撒谎逃课、简历作检测等诚信危机的现象.因此,诚信教育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将其渗透到教育培养的全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的原则

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总结探索,将其与各项日常工作相结合,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具体实践中,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大学生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引导大学生以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念,增强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的方式与途径

(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国家要发展,教育是基础;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基础.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教育,为了使工作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打造一支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从培训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入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其效果实现的关键在于日常工作中的实践,实践效果的关键在于人,因此,要让他们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重视二者的有机相结合,自觉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结合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实现工作的最佳效果.

(二)要完善高校课程设置

当前,各高校“两课”中没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为完善课程设置,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在传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增设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也可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把传统文化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向同学们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大学生丰富传统文化内涵,拓宽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还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搭建开展更广阔的学习平台,通过丰富生动的课堂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民族精神.此外,还应改变高校课程体系中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的课程安排方式,强化科学学科与人文学科之间的融合,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校园文化对帮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活跃课余生活、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为了让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基础建设中,适度增加传统人文景观,增加校园设施的文化含量,营造典雅的传统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还可以通过讲座、参观、研讨等形式,充分利用当地的传统教育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此外,还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和校规校训之中,用优秀传统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心灵. (四)要加强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将传统文化吸收、转化为学生内在东西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只有亲身经历的事物,才能对人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一样,都不是理论知识的获得,而是要让大学生真正地吸收、转化,用于指导他们的生活实践.为此,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团体作用,经常性的举办相关活动,弘扬中国传统节日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精神的品味,让学生有参与感,有归属感.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走进社会的机会,鼓励学生离开课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参照传统,应对困难,处理人际关系,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五)要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当前,电视、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已经成为重要课题.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发相关教育软件,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吸引力强、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总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使我们伟大祖国的优秀文化能够得以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使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是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只有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扎根于民族土壤,以传统文化资源做支撑,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新的,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中发[2004]16号.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6).

[4]王平川.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