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与中国政治”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21 浏览:6762

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召开2013年3月30~31日,“地方政府创新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举行,来自编译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由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主办,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围绕地方政府创新与中国政治发展、社会抗争与社会善治两大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政府创新单元,与会者讨论了创新型政府的构建、地方政府创新的进程、特征、动力、经验与案例等.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指出,政府创新就是公共权力部门为增进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创造性改革;它既是政治改革的内容,又是政治发展的动力.政府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法治,改善公共怎么写作,提高行政效率.从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思想观念陈旧、顶层设计缺乏、创新动力不足、可持续性不强、制度供给滞后、先进经验推广不力、创新成本过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给创新者以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政策的保证,激发人们的创新积极性.此外,一些学者围绕浙江、广东、四川、陕西等省地方政府创新的案例,探讨了地方政府创新与地方治理、怎么写作型政府、政治问责等的关系.还有专家详细地阐述了政绩驱动地方政府创新的具体形态与作用机理.

在社会抗争单元,与会者讨论了社会抗争的具体形态,如地权抗争、业主维权、公共参与,以及社会抗争与基层、地方政府管理的关系.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黄卫平教授围绕乌坎事件的发生、成因、化解、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诉求与基层群众自治的走向等问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徐湘林教授认为,乌坎事件展现的是当下中国的国家治理危机问题,而重构国家治理的体系,需要注重六个要素:塑造共同价值体系、强化国家权威、提升国家治理执行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国家与社会互动.另外一些学者就业主维权的动机、形态、成因与趋势进行了深入解析,特别是当前业主维权日趋呈现政治化的趋向,通过把源于财产纠纷的抗争解读为对政治结构的挑战,进而争取体制内的政治支持.通过对公共工程或环境工程改造中的公民参与行动的策略分析,与会专家注意到人际网络与互联网的结合,对于公共参与动员的巨大作用;也注意到在公众抗争压力下,地方政府进行议程设定以及策略调整的具体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