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欢乐思想政治课堂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52 浏览:155783

摘 要: 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呢?本文从三个角度: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材进行了阐述,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 思想政治教学 深入浅出 感同身受 大彻大悟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的起点,也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而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课,让学生觉得抽象、枯燥,给学生“检测、大、空”的感觉,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感觉没意思.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思想政治课老师必须练就本领,打造魅力思想政治课堂,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我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将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做法与同行分享,希望引起共鸣.

一、深入浅出——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材包罗万象,涉及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且每一课每一框都涵盖比较多的知识点.因此,只有准确把握解读教材,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简约性和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涉及的面很广,仅靠一周两课时(高一、高二阶段)的教学,老师很难把所有的知识都深度挖掘,都精讲给学生.[1]因此,思想政治课老师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深入、全面、准确地解读教材,认真研究教材的编写理念、设计思路、内容呈现方式和具体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度,统筹安排,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从而确保教学的时效性.

以《经济生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为例,在一框内容中涉及“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纸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在4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教学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完成了也是“走马观花”,学生根本理解不了.这就要求老师准确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注意教学的连贯性,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感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在“名词点击”中出现,因此忽略不讲,但其实就在讲解“财政的作用”和“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这两个知识点时没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知识作为铺垫,就很难理解.因此,有必要在第一框就深入浅出地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对后面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老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对教材有全面的理解,总体的把握.


二、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教材内容

思想政治课老师在讲解清楚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要通过运用最简洁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让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内化”,引起学生的共鸣.说起思想政治课,学生马上与枯燥、难懂联系起来,谈不上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从中得到乐趣.

所以在讲解哲学原理时,每一个原理我都以一个“趣例”引入,“趣例”可以是哲学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是哲理诗、名人名言等.心理学研究材料表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爱听故事的占95%以上,高中生占85%以上,可看出中学生是很喜欢听故事的.[2]我将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引向课堂,以搞好哲学常识教学.结合教材内容精选一些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进行教学,可将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比如在讲“质变和量变关系原理”时,课前我先让学生完成“职业理想”的小作业,作业分为“看、行、达”三部分.第一部分“看”,我所中意的职业所需要的特质及我已经具备的符合这一职业所需要的特质.第二部分“行”,对比两者看我距离理想职业的差距和将这差距分解为几个阶段去实现.第三部分“达”,请为自己理想的实现设定一个时间,学生在完成这一作业时当成自己未来的一个设想,充满着期待去完成,上课时我让一两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职业理想”,学生都很好奇,这与我们的哲学课有什么关系?展示完后让学生总结看大家的职业理想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都说理想远大,但这些理想不能一蹴而就,而应步步为营,分阶段完成.在学生总结完后我引出“质变量变原理”,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三、大彻大悟——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很强,这一点从教材的名称就可以看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因此,在学生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最后一步就得灵活运用教材.在学习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这一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在教室里转了几圈,留意到几个同学的课桌里有水果.“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王扬同学请你拿出你课桌里的水果.”大家都把目光投向王扬,王扬疑虑地站了起来,同时又犹豫着把苹果拿了出来.“我让你拿水果,谁让你拿苹果了?”大家开始窃窃私语,不知所指.“刘颖同学,请拿出你的水果.”刘颖战战兢兢地拿出了她抽屉里的香蕉.“我让你拿出水果,谁让你拿香蕉了?”这时大家见我满脸的笑意,都明白了过来,有的大笑,有的讨论,有一位同学说:“老师请你拿出水果来吧!”我笑着说:“我也拿不出水果这一具有共性的东西,我只能拿出它的具体形态,不是香蕉,就是苹果之类的,这就是我们上节课讲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请同学结合刚才的案例总结.”学生很快总结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3]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的东西就很难保留在记忆里.如果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快乐,不会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在每一课上新课之前,我都会尽可能地用一些大家关心的事例,如日常活动、新闻话题、社会热点或者奇闻轶事来激起大家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内容去分析这些案例,这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方面的效果尤为明显.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