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与途径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677 浏览:82704

[摘 要]:语言是为了交际,语言又是文化的基础,文化作为人的符号活动的产品,对语言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涉及到词汇、句法、礼貌用语、委婉语、禁忌语、典故,直到语篇模式及非语言交际等层面.总之,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交往中的言行举止都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文化是语言和交际的主要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一言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所以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语一言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语言的社会功能,)沂以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那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关 键 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更新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意识;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100-02

1 引言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跨文化意识”,是这样解释的: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这种敏感度是可以培养的,这种自觉性也是可以培养的.

尽管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缩短了各国间的距离,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却依然存在.只有当了解这些差异,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特别是那些行为差异时,我们才能跟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有效地、舒适地进行交际.只学会彼此的语言是不够的,还须了解对方的习惯,了解对方的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培养跨文化意识.

2 语言、交际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在人类历史上,语言的创造和使用总与文化紧密相连,两者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语言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最初的文化,但只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同时文化是语言和交际的内容.

3 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厂是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与对方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文化行为碰撞,我们要更好的与人交流,就必须先了解这个人以及他所处国家的文化,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人交往.同样的,对于英语的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与人能沟通与交往,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导入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及课后作业布置中考虑的重要问题,即如何让学生真正的会运用英语,而不是学会“哑巴英语”.

4 教师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4.1更新教师观念

文化信息无处不有,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多渠道、多视角地了解文化,把从各个方面获取的有价值的文化信息传达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适应性,从教学角度看,根据语一言的交际性原,它应该是实践课本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是一种密切结合语一台实践的教学,它一般应与实践任务同步进行.而不能脱离实践另搞一套.

4.2 改变教师教课行为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词汇的内涵与外延并不等值,因此在学生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要挖掘词汇内朗的文化内涵,词汇的文化内涵大体有三种情况:第一,在本族文化环境中文化内涵小于外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第二,在本族文化环境中文化内涵大于外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第三,在本族文化环境中文化内涵不同于外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

4.3 任务型教学的提出

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造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它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力图创设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交流,通过做事来使用语言,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语言交际能力.

4.4 自觉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学习.因此,跨文化意识培养最后也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所谓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志和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有了学习的自主性,还要有探究的精神,只有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探究式学习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原有的知识储存.


5 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课堂实践

英语学习应当多用英语思维,这是无可争议的.然而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其头脑中的汉语思维是不可避免的.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己接近成人,可以说,他们开始学英语时已熟练地掌握了汉语,已习惯于汉语思维,用汉语理解和表达,这跟“幼儿学语”已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学说话时,他们很自然地把所学的话跟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直接理解,而初中学生学英语时,却很自然的首先想到了本族语.

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外语互译,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但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地导人文化背景知识.就能启发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又能充分利用母语的知识迁移学习英语.

例如,课堂上引入新的句型:“Therestandsabig-reeonthehill.”学生脑子里会很快出现另一个动词Thereis.会问:为什么用Therestands.不用Thereis.

老师可以先举出一个同样用汉语表达的例子:“山上矗立着一棵大树”.“矗立”和“站”表达的目的是相同的,然后引导学生们在课后的任务中试着寻找类似的现象.

再如:“孩子病了母亲要给医院打,请求给孩子看病”.可以问:

1 willyouexaminemyson,doetor

2 Doctor,Pleaseexaminemysonimmediately!

3 Ihopeyouwinexaminemysonsoonl

4 Doetor,youmustexaminemyson!

这几种问法都是一个目的;但第三、四种问法表达了母亲焦急、渴望、急于想知道结果的迫切心情.找准这个“得体”问题,也可以联想到汉语表达时的习惯,英、汉语的交流可求同存异,优势互补.

6 结束语

需要指出,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每时每刻都在为文化增添着新的内容,我们必须及时了解这些新的文化,以便更好地进行交际,以上就是作者对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一些粗浅看法,当然.培养文化意识并不意味着要忽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以及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