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古诗词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补充

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038 浏览:69551

摘 要:本文以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之后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的古诗词翻译为例进行评析,结合口译原则说明以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释意理论,在中国古诗词口译中很好地将诗文的形式与内涵用现代的外语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听者能够从译文中获得尽可能与本国听者同样的共鸣和美感.

关 键 词 : 释意理论 脱离语言外壳 古诗词口译

一、引言

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程序:源语理解、脱离源语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本文以释意理论为基础,主张口译的目标是源语的意义而非语言,意义是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产物.本文将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结合口译原则对2012年“”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中温家宝总理文言诗词口译实例进行评析,旨在进一步说明口译的释意性,探讨翻译中古诗词的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

二、释意派理论

(一)产生背景

释意派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于法国.该理论由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丝科维奇在长期口译实践基础上所创建.释意派认为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己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作的一种解释;“释意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译员需要释意才能翻译.”(Lederer,2003:109).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形式的对等,而是原文意义的等值.意义上的忠实包括对作者意图的忠实,即充分理解作者的内隐之意,对目的语的忠实以及对目标听众的忠实.这三者应在翻译过程中同时满足,相互作用.因此,释义学派是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文本笔译原理与教学的有影响的学派,其核心思想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交换,而是理解思想与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

二、口译古诗词难点

(一)口译特点

口语转瞬即逝,“快”是口译有别于笔译的主要指征之一.正因为有速度的要求,所以对于口译的修辞、美感等并不像笔译那样严格.然而,口译仍要求译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另一种语言将说话人所表达的信息“尽可能”流利、完整地传递给听众.口语同书面语一样,理解就是释意,但译者和文章间的“距离”比译员与讲话间的“距离”要大,理解困难常常更为明显.这一点并不能掩盖从文章到意义,从意义到另一文章与从讲话到翻译讲话过程的相似性.

(二)关于口译的标准

口译专家李越然提出口译的标准应该是“准、顺、快”,即“准确、通顺、快捷”,这与口译专家仲伟合提出的“忠实、通顺、及时”以及口译专家张清平所提出的“反应迅速、意译准确、语言通顺”都不谋而合.

口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传播行为,是互不通晓对方语言的双方得以交流思想,进行和完成交谈的不可或缺的媒介和手段.“进行口译永远不要忘记其目的是传达意思,永远不要过分迁就原文短语结构和短句字词,不要按照原文字词和结构,因为字词结构只是些符号,这些符号指明了道路,却不是道路本身.”(塞莱斯科维奇,1992:4~27)

(三)口译古诗词难点

古诗文作为中国语言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语言精炼、形式简洁但内涵丰富的特点.往往一个字、一句话就包含无穷的意象和联想.现代人引用古诗文并不图求它的语言本身,而是透过语言的表象,表达出它背后所蕴涵的深意.即:言者“意在言外”.而“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恰恰是言者的本意.中国古诗文之所以难译,是因为译者不仅要传达出原作的表层含义,而且要传递出它所蕴含的深层次的语言文化,更要表达出引用者的真实用意,同时在形式上还要效仿具有西方自身特点的诗歌表达形式.基于上述各种因素,口译中国的古诗文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在政治场合中处理古诗文的口译,更是不易.

三、运用释意理论分析古诗口译

口译要做到“信”“达”“顺”,古诗词的翻译也应如此.所谓“信”,即口译员除了必须确保速度之外,需要保证语言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达”,即口译员不仅需要准确传递发言人的意图,而且需要准确把握其语调、措辞和感彩.既要真正理解发言内容的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其实质内涵,更要理解发言人在此时此刻的用意所在.口译员既要准确传递发言人的意图,又要准确把握其语调、措辞和感彩.这与释义意理论下对译文应考虑到场景制约、人文知识补充、情感因素影响等要求相一致.“翻译旨在用两种不同语言表达的文章之间建立等同,这种等同不是以出发语和目的语为基础,而必须永远以两篇文章的种类、对象、以两国人民的文化、、知识、感情氛围等为基础,以不同时期的各种情况为参照.”(爱德蒙加里,1986:85)“顺”指语言顺畅自然,干脆利落,不拘泥于原话的词语和结构,用符合目标语用法习惯的话把原话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

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待古诗词翻译的过程中,应首先对古诗词进行释意,充分了解诗句的意义;其次考虑到场景制约、人文知识补充、情感因素影响等要求,并准确把握其语调、措辞,即“达”和“顺”的标准,最终形成译文.即:

温家宝总理于2012年3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的古诗文如下:

(1)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译员:In my last year in office,I will not waiver and carry out my duties,and will remain true to my conviction,I will always be with the people.

评析:在这一段话中,引用“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它出自(汉)黄石公《素书》,意思是:恪尽职守而不稍加改变,坚守正义,而不反顾.总理之所以开场就引用该诗文,是想传达今年虽是其任期的最后一年,但仍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和以前一样坚守职责.更重要的是,他将秉承自己敢做敢当的“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译员对词句的翻译用“waiver”表示“动摇”,用“duties”表示“职责”,忠实于源语,达到了“信”的标准.但译员对此句话并未根据释意完全进行直译,而是加入了文化知识补充,任何表达方式无不包含着人心中的文化情结(王正元,2009:179).此句中源语所处的特定场景激活了译员思维中的潜在知识,潜在的相关知识又被发言人的文化知识模式激活,形成“”记者招待会场合、总理发言、履行总理职责的的新的意识,译员使用“I will”及“always”结合总理说话语气和表情,在经过新的合成后产生总理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坚定话语意义 . (2)在最后一年,我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努力以新的成绩弥补我工作上的缺憾,以得到人民的谅解和宽恕.“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我将坚守这个做人的原则,并把希望留给后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

译员:Officials should serve as loyal as they can conscientiously when they are in office and engage in modest self-reflection when their terms end.

评析:在这段话中,引用“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此句出自(元)张养浩《三事忠告》之《庙堂忠告献纳第九》一章,意思是:入朝应该勤勤勉勉、竭尽忠心,出朝则应该谦逊谨慎、自我责备.这句话表现了总理执政为民的理念,译员用“loyal”表示“忠诚”、用“self-reflection”表示“自我责备”,译员的翻译基本达到了意义对等,也达到了“信”.但作为译员,应考虑到“达”的标准即此句源语作者与引用话语的关联性以及所处记者招待会特殊场合的情境,并结合一向低调的处世风格,根据释意理论中认知情感的补充,用“humble”更能体现总理谦虚的品质和执政期间一心为民,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所以译文可稍作修改:

改译:Once made in a responsible position,an official should do everything loyal to the country, and when his terms end,he should give a self-assesent in a humble manner.

(3)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怎么写作整整45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译员:In line with the conviction that I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serve my country even at the cost of my own life,regardless of fortune of miortune to myself.

评析:引用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很欣赏这句话,在他任总理的第一年以及连任时再到2012年,都有引用,表达了始终如一的执政理念.译员对此句的翻译虽然表达出了总理的执政理念,对译文进行了释意翻译,但情感不够强烈.翻译古文既要理解到位,又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准,如果英文写作水平不高,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过多考虑如何准确地传达源语话语者的思想、意象、情感等信息――译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能让人消受的.

改译:If a man is willing to sacrifice his life for the interests of his country,he will never mind things concerning his personal fortunes and miortunes.

此处用“interest”和“life”两个词语反映出总理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国家利益甚至愿意牺牲生命.用“gains”和“loss”也将“祸福”二字的意思完整地表达了出来,尤其用“responsibilities”一词表现出了总理愿意担负责任的伟人气质.

(4)我2009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译员:With utmost sincerity,no difficulty is insurmountable.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句出自《庄子渔父》,义为人的诚心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困难都能解决.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总理对两岸问题通过努力得到解决的信心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决心.译文采用释意翻译的方式给出了流畅准确的译文,达到了“信”的标准,同时译员将金石为开译为“no difficulty is insurmountable”,这样的处理方式,兼顾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和汉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既做到了“达”,也符合释意理论的要求.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考虑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交流双方的接受效果.同时句式简洁,也符合“顺”的要求.

(5)至于我在退休以后能不能到台湾去自由行,坦诚地讲,我愿意去,但是还得看条件.不过请你转达对台湾人民的问候.我想起了台湾割让以后,台中有一位诗人叫林朝崧,他曾经写过一句诗,叫“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国人的骄傲.

译员:There is no way to mend the heal in my heart, but there will be a day when the half moon bees full again.

“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一句出自(清)林朝崧《无闷草堂诗存》,意思是:虽然没办法去补情天,但是残缺的月亮总会有圆的时候.用这句话表达自己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心.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并不拘泥于源语的语言形式,在释意的基础上,做到了忠实,在此句“情天再补虽无术”的翻译上充分考虑到源语发布的情境,并融入自己的相关知识,透彻地理解源语的信息,在摈弃字词对应的翻译方式,集中精力搜觅合适的词语,在规定的时间内传达语境中的特定信息意义.做到了口译中的“达”的标准,很好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 四、结语


本文旨在结合口译标准关注释意派理论在诗词口译中的应用.根据释意派的理论,译员理解、翻译和表达的对象不是源语的语言形式,而是讲话人或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思想,做到意义对等.结合这一理论,译员在在进行古诗翻译时,不能仅仅采用直译的办法,而要在充分了解并掌握中国文化及译入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对古诗的内涵加以补充解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脱离源语外壳, 把说话人的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