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过程中习语文化差异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47 浏览:12400

(空军勤务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文化的一种精华,承载了大量文化差异.但是习语因语言不同而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处理好这些文化差异就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各种文化差异,并提出了翻译过程中的处理方法.

关 键 词 : 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直译 意译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语言表达方式”.[1]P33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能清楚地体现在语言的词汇、语法这些固有的语言形式上,还能具体、生动地反映在这一语言的文化特征上.语言能真切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自然生活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等.英语习语的形成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受文化各方面的影响都比较大,其中蕴含的文化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自然环境的差异

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捕鱼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英语中很大一部分习语源于航海事业或与水有关.中国地处亚洲大陆,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因此,习语中很大一部分是农谚.比如“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still waters run deep.大智若愚”.

2.社会习俗的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在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表现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有天壤之别.西方人尤其英美人对狗偏爱有加,把它视做伴侣和爱物,习语中含有“狗”的褒义用法比比皆是.“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3]P61.中国人喜欢豢养狗,不仅因为其生性活泼、敏锐、可爱,还因为“狗”对主人特别忠诚.然而,纵观汉语成语中但凡与“狗”相关的成语,不难发现都带有贬义,人们常常用这些带“狗”的词语来形容坏人、坏事,例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等.


饮食习惯的差异也会导致很多不同.西方的主食是面包,因此有许多与面包有关的习语.“to take the bread out of one’s mouth”和“to eat the bread of idleness”就是典型的例子,反映了面包在生活中的基础作用,而汉语对于面包则没有这种联想意义.

3.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的差异构成了中西方不同的习语文化特点.中国老百姓绝大多数人熟悉佛教.因此,汉语语言中的许多习语、成语典故皆与佛教事宜有关.这些带有佛教内涵的成语,对于信奉上帝的基督徒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许多英语国家都是基督教盛行的国家,因此许多和基督教有关的短语进入了语言并且具有了约定俗成的意思.基督教的《圣经》的语言和故事对英语语言,尤其是习语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是“thirty pieces of silver,Noah’s ark,olive branch”.

4.社会文化的差异

社会文化导致的习语差异更数不胜数.英语和汉语都有悠久的历史,其社会文化语言产生了深刻影响,造就了习语的文化差异.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则异族文化的人是很难理解这些习语的准确含义的.下面我们重点看一些英语例子.

(1)希腊罗马神话相关的习语

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起源之一.许多习语一般都和这些神的名字与故事相关.因此,对于不熟悉这些故事的人来说会造成很大的理解障碍.比如时代杂志曾有报道“Nixon’s Odyssey to China”.这就是巧妙化用了希腊神话中奥德赛的故事指代一个充满艰辛的开创性旅程.

(2)文学典故相关的习语

经典的文学作品除了以其艺术性感染世人外,还以其独特的人物和语言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莎士比亚的贡献尤其巨大,他的作品给英语语言注入了许多新颖生动的表达方式,比如: All the other greatest powers want to he their pound of flesh of Turkey.这里的“pound of flesh”就是化用了《威尼斯商人》里面对吝啬鬼夏洛克向人讨债欲置人于死地的阴险毒辣做法的表达.

(3)历史传说相关的习语

有些历史事迹或人物由于代代相传而融入了语言当中.比如短语“cross the Rubicon”指代的是凯撒大帝在公元49年,违反元老院的命令,率大军渡过卢比肯河.他在大军渡河前,下令烧掉所有的战船,说:“已经掷出去了.”(“The die is cast”),此举使军队士气大振,最终战胜了庞培的军队,夺取了罗马.因此这个短语后来用于指代不可逆转的行动,破釜沉舟.

5.思维方式的差异

英语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特的.英美文化习惯逻辑分析,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导致语言表达上的种种差异.例如,在姓名、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汉英两种语言的行文方式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文化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

二、中西习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1.直译法.直译是指按原来的意义和结构直接把原语的词句转换成译语的词句.英汉习语中有一些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相同或相似,隐含意义也相同的表达方法,就是说,此类习语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传达出了相同的文化差异,可以相互转换.例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2.意译法.意译即着眼于传达原文意义的翻译.如: “走狗”可译为“an evil follower”;“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望子成龙,hope one’s children will he a bright future”. 3.更换喻体形象法.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和两种文化间的差异,有的喻体形象在英语人民心中的概念与汉语概念大相径庭,直译显得晦涩难懂,这时可以更换喻体形象,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相似的感受.比如:He treated his daughter as the apple in the eye.他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雨后春笋,to spring up like mushroom

4.直译加注法.直译加注的方法在论及翻译方法的专著中很少提及,或未将其作为一种独立方法列举出来.笔者认为,为使文化色彩浓厚的习语由源语进入目标语,并保持音、形、义、美的和谐统一,直译加注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佳的方法.

严格地讲,加注不能算一种译法,一篇文章如果注解多了,读起来往往就会失去流畅之感.但有的习语只有在说明历史背景和典籍出处以后才能充分表达意义,所以译者有时必须酌情考虑利用注释法使习语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例如:“to carry coal to Newcastle”字面意思:“将煤运往纽卡斯尔(英国产煤中心)”,可以译作“多此一举,背着石头上山”.

三、结语

语言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习语是这种差别的代表之一.在英语习语中,体现着许多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忽略,更不能草率处理,而应该在合理致力于达到对等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传达出准确的意义及其中的美学价值.同时,由于文化传播是非常重要的,译者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英语习语中的文化因素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译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敏感性,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还要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知识,从而在双语交际过程中揭示文化差异,尽可能地避免对汉英习语的误解或误译,以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并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至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