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46 浏览:7960

摘 要:阅读教学对于中学生学习语文很重要,但如何学好阅读理解这是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一个难题.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时要以课文为主,在不同方面拓展阅读.同时也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艺术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待文学艺术的美,并在和谐的教育情境中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关 键 词:拓展阅读;整体性与艺术性;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推进有重要意义.好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提高艺术修养,促进自我完善.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很多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如,个性化阅读、主观反应阅读、整体感知阅读、整体把握阅读、对话阅读等,旨在对传统教学进行彻底革新.为适应新理念的实施,本人就此提出自己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以文为本,拓展阅读

个性化阅读不等于疏离文本.有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足而忽视文本的价值,加之欠缺教学技巧的梳理和总结,导致阅读教学只停留于表面,使文本阅读在学生眼里变成毫无生趣,面目可憎却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由此产生的教学负效应可想而知,也自然无法实现文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摆脱这种局面,教师应首先明确“读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提问、回答、质疑、反驳、肯定、否定、赞许、批评、补充、延伸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既有的认知结构,以文本为基础,深入浅出,适当增加学生课外阅读,基于课文的某些知识点,跨学科拓展,才能实现阅读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改变教学策略,注重整体性与艺术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缺乏有机整合,只是单纯地把文章分割为字、词、段落、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这样一来,一篇文章被肢解分割,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也就是说整体是基础,进入文本分析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另外,教师应时刻记住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一个关 键 词、一条线索都可以让整个教学课有机整合.

唯理性阅读教学模式忽视了阅读教学“作为承鉴和涵咏人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载体的艺术性.”这就造成学生认为阅读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或训练语言技能,而忽视了学生在艺术层面的鉴赏能力.有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只是被动地觉得该文章好,但好在哪里,为什么会成文旷世名著,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艺术性的培养.


三、转换学生角色,培养阅读兴趣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阅读感兴趣时,我们就会投入精力,认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明白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很多学生觉得阅读教学枯燥并不是因为其无趣,而是觉得无法通过阅读获得利益.大多数阅读教学都是通过朗读、问答或选择的形式体现.然而这些形式大多是课堂活动,而与实际生活中的阅读活动相距甚远.学生仍是旁观者,不能参与其中,阅读兴趣也不高.所以要改变学生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并且教师在讲授阅读的时候应该创造和谐的氛围,创设情境教学,把学生带进文本所希望营造的情境氛围中,积极创设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并且教师要创设情境,进行情境式教学.现在大多数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给人以直观感受,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在根据学生的特点优化情境,借助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更好地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教师要通过诱导、探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处于积极参与和探索情境中,所以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阅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达到完美的效果.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问,而且还是一个十分复杂,却受益良多的教学活动.以上所述只是冰山一角,如何正确地把握和实行还有待多方面的探索,教师只有不停地研究、探索,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