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161 浏览:70443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应用的自然学科.课堂上教师主要传授课本知识,讲解化学规律.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重点也包括了养成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增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提倡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认识化学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相关问题上能做出科学,理智的思考和判断.科普知识的讲解就是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讲解各种科学知识.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日新月异,而教材更新缓慢,这形成了一个矛盾.因此需要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渗入科普知识,既有各学科经典的知识,也包括最新的前沿科技知识,给学生打开多个窗口认识世界,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知的愿望.


对此,我们不妨尝试一下“跨界”,在课堂教学中既传播讲解化学学科知识,也同时担当一名科普工作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积累,更新知识库.将课程教育和科技知识传播结合起来.可以采用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联系结合书本知识

教师可以就书本上讲授的基础知识点和当前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成果相结合,渗透、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如讲解碳族元素和新型材料时介绍最新的碳纤维材料知识.当前化学课本教材中对新型材料介绍了其化学成分,物理属性和应用.对碳纤维材料没有详细介绍,也缺少这类新型材料在国家战略,经济上的影响和地位的介绍.实际上碳纤维材料属于军民两用材料,国外在这方面技术领先的日韩等国对我国碳纤维技术和制品出口一直保持谨慎态度.我国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后期.经过40多年的研究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航空航天技术产品以及民用的体育休闲用品上有广泛的应用.大到火箭卫星,小至一只球拍都能见到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身影.目前的情况教育学生,只有自力更生才能谋求在科技上的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下球拍比较实物,从木质到铝合金到碳纤维复合材料,使学生有更感性的体会.

如在学习硅元素时,教师还可以就硅作为半导体材料讲述半导体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包括讲讲美国的硅谷这个新兴的高科技高技术城市.向学生介绍著名的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增加一倍,性能也提升一倍.让学生联系身边电子产品更新的速度体验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和竞争的激烈.

二、结合身边的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

新课标要为学生设立更多的体验化学、生活、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阐述各种知识,帮助学生判断认识各种现象.

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淡水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我们身边经常有各种各样水污染的事故发生,这些污染的成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化工,造纸排水污染的成分,后果是什么?如何处理才能保证经济和生活的共同发展.包括如何进行高效廉价的海水淡化等等.如我们身边经常喝的电解质饮料是什么能不能自己配置运动后喝的电解质饮料?食品安全中我们常说的添加剂,防腐剂成分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这些话题都会引起学生热烈的反应和讨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物质观.

三、结合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课本基本按照元素编排章节,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个知识点向学生展现化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大事件、逸闻趣事等,这些化学史的内容和科普知识结合起来,能使学更清晰看到学科发展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全面系统的在一个新的高度看待化学这个学科和它对当今科技发展的贡献.

如从1869年门捷列夫编排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也在发展,从按照相对原子量排序到按照原子核中原子核数目排序,周期表中的未知元素空位逐一被填满,到人工合成元素等等.人们再从简单的认识元素到核能的利用,认识越多,改造的手段和能力就越强.对气体的认识过程也充满了励志的故事,氧气氮气的发现到惰性气体的发现,科学家们的努力历程就是最好的教育材料.而惰性气体在现在的应用也说明了科技改变人类的生活.

四、结合课外科普读物

科普读物是课本的有益外延,尤其在现在这个网络高速发展的世界.课外读物不局限于书本,纪录片,网络资源都是有益的补充.只要教师仔细的加以筛选和推荐,就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其更新速度快,通俗易懂也更加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好的课外资料不亚于一个好老师,时刻传递新鲜的科普知识.

初中的化学教学也要跟上时代,能在课堂上体现出科技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平衡.当然在把科普知识引入到化学课堂中的时候也要注意度的问题,要把握内容深度和在何时选择切入点.不用刻意追求难度深度,但是要重点突出,精选求新.抓住学生的视线,帮他们认识课本外广阔的世界,开启他们探索的愿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做到新课标所提出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以更好适应现代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1论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