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576 浏览:11655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作者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将知识、思想、观点,态度表达出来,把心中之意化为笔下之意.新课程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不说检测话、空话、套话."这给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正所谓"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等 "

可见,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感兴、"想吃"乐于表达.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性呢?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

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手、脑、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过程中.教学中,我利用"打"、"传口令"、"猜谜语"等游戏或开展说说"我的生日"、"我的名字"、"我家的喜事"等语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对说话、写话产生兴趣.同时,积极探究教学情境.如:新年快到了,让学生回忆过年的一幕幕--拿压岁钱、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等然后产生一个个小课题,如: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你知道哪些春联?新年拿压岁钱、穿新衣有什么寓意?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调查探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调查过程和结果.另外,还可以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放飞想象,在想象中快乐地作文.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没有直接联系的词语,如:"花园、医生、小狗、蛋糕",学生靠想象把它们联系起来,自编成故事.欣赏一段音乐,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要求边听边想象,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表达的灵感.

2.注重生活实际,放飞童真、童言

长久以来,课堂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场所,教学被校园围墙围住而与大自然、与社会隔开了.其实,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去摄取,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组织内容丰富的班队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智力竞赛,问答比赛,辩论会,小记者采访活动,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只要学生玩得开心、玩得高兴,就会写得轻松,写得愉快.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也就多了.

"自主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所谓"自主写作"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和感受的所得形成语言文字.春秋时节,要学生到公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到山溪边野炊、眺望家乡风光、放风筝.

学生走到广阔天地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看到广袤天宇下的大千世界,极大地愉悦了身心,在充分感受自然美的同时,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许多新鲜美好的印象.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有血有肉,情真意切,个性凸现.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蔬菜瓜果等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如今年12月份的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七八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方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检测话、空话、套话.

3.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这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既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刊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源;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便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摘抄好词、好句.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4.热情鼓励

学生从心理上渴望得到肯定.我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我的作文能从老师的嘴里念出来,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在写评语的时候,多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使学生发扬优点.讲评时,不只注重写作文的尖子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中等生尤其是作文较差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被老师认可.所以,我讲评的时候,对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写得较好的,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都加以肯定、表扬.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拿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原因,让学生来出谋划策,看如何改进,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实践证明,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有用处.我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听到老师朗读我的文章,我真高兴.下次我还要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课后找本次作文较差的学生谈一谈,让他们直接从老师这里得到鼓励,同时也得到帮助,这又比单纯的文后评语效果要好.叶圣陶曾说过:"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必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泛愈好."


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其实作文并不是一大苦事,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动力,作文就不再是件难事了.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让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尽情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吧!这样,学生的心情将会更愉悦,表达更生动,思维也会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