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435 浏览:156317

一、背景说明

一年一度的会宁县优质课如期举行,2011年初中物理参赛的课题定为《液体内部的压强》一节.作为参赛课,首先要体现课改精神,在教师的引领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此把本节课液体的压强由原来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堂上,教师通过收集的废弃饮料瓶和橡皮膜及实验室原有仪器向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知生活,学习物理.整个授课过程,没有教师给学生硬性的灌输,学生的收获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教学设计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县级一等奖第一名.

二、过程描述

(1)开始先放一段录像:运动员游泳和潜水员潜入水中


点评:播放视频,目的是抛给学生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不同深度的水中,运动员为什么要穿不同的衣服?这样引入,联系生活,一下子将学生引入到今天探究的课题,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2)进入新课时,先将一空茶杯放在桌面上,教师提出问题,桌面受到茶杯对它的压强吗?接着在茶杯中倒入水,再问杯底受到水对它的压强吗? 杯壁受到水对它的压强吗?基于前面固体压强的学习,学生容易回答第一个问题.后两个问题,要通过观察蒙在容器底的橡皮膜的变化实验来解决.

点评:这部分教学,与课本设计相比,内容和方法上没有创新,但采用矿泉水瓶代替玻璃管,大大的增强了实验的可见度.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废物再次利用的道理,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教师出示自制教具并演示,一个带有玻璃管的气球,内装带色的水,当用手捏时,观察玻璃管中水面的变化,请同学们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既然液体会对容器的底面、侧壁产生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压强吗?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点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领者,学生才是主体.通过实验演示,教师为学生指明了思考之路,学生明白了当气球受到压强作用时,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上升,很自然地想到要验证液体内部有否压强只需把该装置放入液体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是否有变化.

(4)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方框内容“实验探究”第一二段内容,然后各组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教师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时探头的深度,方向.

点评: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探究时,不必做过多的限制,便于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出规律,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5)各组学生选代表汇报探情况,教师帮助学生汇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点评:此过程是表达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对比不同组探头的深度,可得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关系;对比不同组探头在相同深度处不同的方向,可得出液体压强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对于不同组探头的深度相同,但高度差不同这一现象,教师适时指出,有的组用的液体是水,有的组用的食盐水.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也能进一步得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6)液体压强公式推导.将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放入水槽中,让学生观察橡皮膜的变化;接着向玻璃管中注入水,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引导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学生自己推到液体压强公式.

点评:从直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降低了授课内容的难度,符合初中生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尚不完善的思维特征.

三、总结反思

本堂课的意图旨在努力体现二期课改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制作,都想区别以往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实验的器材不作硬性规定,而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更是一次大胆的尝式,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真正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探究实验,感受知识的获得的过程,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适当引导,放手实验模式,即确定将要研究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确定选用的器材,实验的步骤,然后让学生上台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实验结论.这样做的好处连我自己都没想到,学生的才智、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用了很多老师都没想到的办法,很有说服力地诠释了老师给的命题,我想这可能就是二期课改的新教材所期望的结果吧.

回顾这一节课,也有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自主实验时,那些能力比较弱的组或学生,在老师照顾不到的时候,效果就比较差些,我想这些可在以后分组的时候考虑周到一些,将学生的情况了解的透彻些,强弱均匀搭配,以追求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