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34 浏览:8497

摘 要:我国50年代中期实行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试验虽然时间短,但取得了很大成绩,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成绩与问题都对后来的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有重大意义.这次改革试验中存在的不足应当加以弥补,其显著优点更具有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分科教学;成绩与问题;借鉴意义

建国初期,许多语文工作者和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共同努力,使语文教学研究不断进步.1955年试点,1956年全面铺开的中学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改革试验,虽然只有短短3年时间,但从酝酿、准备、实施到最后停止,其间留下了最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我国语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一、分科教学实验概况

这次改革试验设想早在51年就提出了,到1953年,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在《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数学的报告》中提出:“应当把中小学语文一门课程,分为语言和文学两种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1954年2月,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了这个报告,决定中小学语文、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样,人民教育出版社着手编写分科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955年秋季在部分学校进行试验,1956年秋季全面实施,到1958年停止实施.

这次改革中编写的大纲包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人教社根据新的教学大纲陆续出版了《初级中学汉语课本》、《初级中学汉语课本》、《初级中学文学课本》和《高级中学文学课本》,并编写了各科教学参考书.

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汉语课和文学课都自成体系,分别成为性质不同的独立学科.于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的问题就提出来了.为了落实加强作文教学的具体措施,1957年,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草拟了《中学作文教学初步方案(草稿)》,对初中、高中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及内容都作了明确说明.这份方案,尽管只是个草案稿,但比较具体,也切合实际.不足之处是有些地方规定太细,缺乏灵活性.事实上,这个文件并没有正式制定出来,没有实施,也没有编订相应的教材,分科教学试验就停止了.

二、 分科教学的成绩与问题

通过将近三年的改革试验,分科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不少问题.从成绩方面说,首先,师生对分科教学的形式是欢迎的,对汉语、文学课本是喜爱的;其次,由于教材内容具有相当的难度,大大促进了教师业务进修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广大教师边教边学,学习和钻研业务的劲头很高.从问题方面说,(一)文学教材分量过重,大纲对学生掌握的作品及文学史知识要求也偏高,脱离了中学教学的实际.(二)太偏重文学的要求,对字词句训练的要求注意不够.(三)文学课和学生写作训练如何结合的问题没有解决.(四)汉语课本内容缺乏重点,主要次要等量齐观;叙述比较呆板、枯燥,缺乏品味;有些例句不够典范;练习缺乏多样化,还不能很好地指导语言实践.(五)教材的编排体系、编排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中教材从古到今编排,学生学习很吃力,教师教也感到困难.

三、分科教学形式值得借鉴

综观50年代语文分科教学,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是,这种分科教学的形式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语文学科教育的性质

关于语文及语文学科教育的性质,人们长期以来存在认识分歧,且论争不休.从20世纪50年代的改革探索到90年代中期的大讨论,直到21世纪初期,基本形成了共识,那就是,语文教育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是折中主义,而是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二元对立争论中生成的,是语文本体论认识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汉语、文学教学也应当紧密结合进行教学这似乎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推理,然而,我认为,采用分科教学更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教育的本质.这里的分科仍然是单指初中阶段进行分科教学,小学、高中阶段则不进行分科教学.因为进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汉语教学主要要求学生较系统地学习汉语言的基本知识,通过大量练习能熟练地运用母语进行言语活动,同时在学习汉字、词汇、语法等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汉语言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所以汉语教学应当以小学六年的语言积累作为基础.而高中阶段是在小学、初中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在文学教学中同时注重语言训练和作文训练,这样通过小学、初中、高中的扎实训练,语文学科教育的性质才能得到鲜明地体现,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二)语文学科教育的目的

语文学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是“语言因素与文化因素的统一,它指的是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自巨额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正确的观念和思想方法.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并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相应的文化修养和文化鉴赏能力.”要有效地达到这样的目的,初中阶段进行汉语教学能够更加系统地教给学生汉语知识,在系统学习汉语知识的过程中领略汉语言的文化特点,如汉字文化,成语的文化内涵等.而通过初、高中的文学教学,既能通过阅读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汉语言本身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在注重人文性培养的同时,注重工具性特点.只是两门课程的侧重点不同,两门课程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既掌握汉语言这种工具,又在文学的熏陶中涵养了人文素质.

(三)语文学科的内容和方法

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生学习语言,这就决定的了语文教学的方法必须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语环境中,但是学生如果不自觉地学习语言,他们的语言能力也不会自动提高,而只会停留在很初级的水平.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要达到较高的水平甚至比较精密的程度,光靠自然习得是很难达到的,这就是为什么要通过语文学习来提高语言能力的原因.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小学阶段以识字、写字和词汇教学为主,是通过阅读文章来认识汉字和积累词汇,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分科教学.识字、写字、学词、阅读、说话、写话等应当同步进行.而到了初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汉语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硬背名词术语,而是通过比较系统的教学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汉语言的特点,这样,学生在阅读中能更准确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在写作中也能更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材编写

初中阶段将汉语文学教材分开编写是有必要的.如果混合编写,汉语知识分散地穿插在书本中,容易被忽略,特别是考试的指挥棒点到“淡化语法教学”的位置时,这种零散编排的内容往往就成了多余的摆设.但如果分开编写,将近百年来汉语研究的新成果编成一本浅显易懂适合教学的教材,即使中考、高考不考,但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也定能受益.初、高中文学课教材选材要适当,分量不能太重,这样的教材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编排体系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难度太大.

综上所述,50年代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试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突破.虽然实施时间很短,也没有时间和条件进行全面总结,但试验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认真思考.自这次试验后,一些地方,也先后有一些老师进行过分科教学的试验,取得了一些成绩.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当今语文教学改革中,这种分科教学的形式仍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