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502 浏览:82940

【摘 要 】 随着课改的推进,语文课程与教学取得重要进展是有目共睹的,但种种问题也相伴而生.特别是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社会上出现轻视语文教育的倾向;课改过程中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对策,以此来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

【关 键 词 】 问题、对策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语文课程和教学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诸如,《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是正确的,为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先进课程理念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被打破:破“课本为中心”,语文课不再只是“教教科书”.破“教师为中心”,师生关系得到调整,由以往的知识授受关系,调整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破“课堂为中心”,语文课是与自然、社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语文,是开放的、生成的、充满活力的大语文.课程改革的航程不可逆转,必将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我们应当满怀信心,肯定成绩,正视问题,不断反思,不断调整.

一、问题

(一)社会上出现轻视语文教育的倾向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强调:“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加强语文教育.每一位教师有责任在教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爱,传承下去.振兴中华,从亲近母语,加强语文教育做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代荣辱观教育,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从亲近母语,加强语文教育做起.

(二)课改过程中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

课改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取得重要进展是有目共睹的,但种种问题也相伴而生.如,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冷落了教科书;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减损了语文学习的效果.有专家说语文教学患了“多动症”,得了“浮躁病”.曹文轩教授也发表过类似的意见:“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比如说,大学生写论文时病句连篇,知道有错,却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

反思目前的语文教学,确实存在没有准确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语文素养的天平偏向人文素养的问题.很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脱离课文的语言,课堂上尽情展示教师的文化底蕴,甚至把阅读课上成文学欣赏课,忽视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三)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原因有外部的原因,有语文课程复杂的原因等等.我认为:阅读教学,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就“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潜心会本文”;不能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和可学可用的写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内化积累,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对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二、对策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仅靠阅读12本薄薄的教科书,仅靠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是难以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的.

(一)大刀阔斧地改革课堂教学

针对“把课文教肿了”;针对教师教得辛辛苦苦,课时紧紧张张,效果仍不理想等现象,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1.教学内容要精

语文课改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新编写教材.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教学内容、目标可以这样确定:1.识字学词,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阅读全文、大体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抓住印象最深的场景(如,看骆驼咀嚼,和爸爸谈骆驼脖子上的铃铛),读、思、议,感受童真童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之情,同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这些看似平淡却饱含浓浓的情的语言.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2.教学环节要简

要下决心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要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无论教哪个年段的阅读课文,都离不开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师生交流.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引领学习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关键处点拨以及精当的讲解上.如,学习《再见了,亲人》,可以提出:课文都写了哪些“亲人”,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他们是“亲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并结合相关资料来体会.如,“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伤员在您家休养”“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大嫂冒着危险去挖野菜,是因为志愿军长期吃不上蔬菜等再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就会收到理解内容与学习语言相得益彰的效果.


3.教学方法、策略要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如:精读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到设情境,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略读课文: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还有一种课型,侧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如,诗歌的教学,说明文章的教学等.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课外读写必须同步跟进

阅读,是语文课程的目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145万字.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读书.日本各部省将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美国联邦政府自1995年再度提倡学童读写运用以来,陆续提出了“美国阅读挑战”“卓越阅读方案”“阅读高峰会”等计划并附诸实施.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拨款50亿美元,希望在5年内,让所有三年级小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

无论从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来说,还是从给每个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来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写,是我们的份内之事.在小学阶段,如果使自己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做到“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样的老师功得无量.

营造读书氛围,持续开展课外读写,是新课程的要求,是建设书香社会的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