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敦煌艺术精神的认识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96 浏览:15163

摘 要: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学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影响和促进现当代艺术创作,就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 键 词 :敦煌精神;艺术创作;现当代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165-01

从上世纪初发现藏经洞到现在已过去百年,人们从对敦煌的陌生到今天“敦煌学”成为显学,我们充分认识到敦煌艺术对中国文化史的重要性,无数学者们围绕“敦煌学”各领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敦煌艺术”作为“敦煌学”一大门类,真正引起学界的关注应该从张大千先生对敦煌壁画的临摹与后来举办的一系列展览为源起.陈寅恪先生在参观完展览后,评价张大千此举“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作之功,实能于吾民族艺术上别辟一新境界,其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举,更无论矣!”

从那时起,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学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影响和促进现当代艺术创作,就是摆在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传统继承和发扬发展,以致创造新的传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不容易.过去的百年里,能确实从敦煌艺术里吸收营养,继承敦煌艺术精神,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做出杰出成就,从而“另辟一新境界”的人并不多.

谈到敦煌艺术精神,我认为首先是“融合再生”;我们都知道佛教是一个外来宗教,是华夏文明在受到古印度佛教影响,接纳并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教形式.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不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直到唐代,李世民仍然在派玄奘法师西去印度求取真经,以期为中土佛教注入新鲜血液,利于中土佛教的进一步发展.佛教的初传、发展、兴盛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过程.这一进程中以敞开胸怀,吸收接纳为前提;以融合为手段;创造出全新的中国佛教是最后的结果.佛教艺术的发展状况也大致如此.在敦煌艺术中,有明显受印度、西域文化影响的早期遗存,有兼具中原和西域文化特征的遗存,也有融合再生后全新的中国式的敦煌艺术遗存.这些遗存以后者最具代表性.

这种融合后再生的精神,正是处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艺术工作者们最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特质.不要固守住传统,只有敞开胸怀接纳新的先进的因素,在融合的基础上再生,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其次是宗教精神下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每一位去过敦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你面对一幅幅巨大的“西方净土变”壁画时,你会顷刻间释然,原来无数次幻想过的“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是如此的富丽堂皇,美伦美幻.你禁对创造这梦一般世界的艺术匠师们产生由衷的敬畏.

正是这些匠师们将自己的理想、热情乃至生命融入这一面面冰冷的壁面,才将枯燥难懂的一卷卷经文,物化为曼妙无比的理想梦境,她已不再是宗教的刻板说教,而是理想主义者心灵向往的“极乐”之境.敦煌艺术中浪漫主义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修建于“大魏大统四年、五年(公元538、公元539年)的285窟,是当年华尔纳想将整个洞窟剥离盗走的洞窟.置身这里,你会对许多美好的事情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会为古人的惊人创造力激动得流泪,会对古人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伟大杰作佩服得五体投地.你得重新认识许多词汇,如“色彩斑斓”、“天花烂坠”、“涌动”、浪漫等.这才是我们要承继和发扬的敦煌艺术精神,我们要常存理想和浪漫之心.

而当下我们许多艺术工作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则往往淹没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之中,为如何能更好的生活,获得更多的物质享受而疲于奔命,至于心灵的净化,理想的追求,精神的浪漫与升华,则离我们越来越远.还哪里谈得上用美好的心灵、理想的境界,浪漫的情怀,创造出全新而完美的艺术品.

敦煌艺术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敦煌壁画中有许多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比如各时期的供养人像,各种佛传故事和经变故事中的一些篇段,如:“打猎”、“商贾”、“强盗”、“营造”、“建筑”、“航运”、“酿酒”,各种形式的“礼佛图”“出行图”等,都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实写照.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为我们记录了生动的历史场景.“五台山图”、“张仪潮出行图”等,可谓鸿篇巨制.这些内容虽然与供养人的意愿及当时的现实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如何将这部分内容艺术的表现出来,则是艺术匠师们艺术思想和艺术追求、知识阅历以及技法水平的自然流露.同一题材,好的艺术家可以创作出杰出而完美的作品,而平庸的艺术家则只能生产出平庸的产品,有时甚至次品或垃圾.


所以我们得密切关注现实,得从我们所处时代的立场出发,发现和弘扬现实中“真”“善”“美”的东西,揭露和批判“检测”“丑”“恶”的一面,让正确的先进的艺术精神引领大众的艺术情趣和认知,这才是我们每一位生活在当代的艺术工作者应该努力践行的艺术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