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艺术:富有艺术张力的诗性思维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10 浏览:15857

宁明是中国飞得最高的诗人,他在蓝天上立意,在白云上构思,他的诗歌有飞行员职业特质――精确和敏捷,我把他的诗称之为瞬间的艺术.读他的诗歌,就像是在观赏飞机在空中表演,盘旋、飞行八字、筋斗、横滚、急上升转弯等我们在享受他诗歌时间的精确和技术的娴熟.不知为什么,读过他的诗歌,我就萌发想以现代诗人的诗性思维为题的专题研究.宁明的短诗集《低翔》,精选了四部诗集的60首短诗,每一首诗歌后面附有该作品发表情况说明,我把他的诗歌看成空中飞翔的图片,我试着从诗性思维的角度,来解析这些“瞬间艺术”.

就这部短诗集而言,我认为宁明的短诗特点为:轻盈、小巧、活泼、明快.他的诗歌不追求宏大叙事,不追求艰深隐喻,不追求多义、歧义,不追求变形、碎片,不追求吊书袋等在技术主义泛滥的当下诗坛,在诗歌观念求僻猎奇成风成瘾的当下诗坛,在旌旗猎猎口号阵阵的当下诗坛,他的诗歌作品本分得反倒让人觉得很另类.尊严、智性、明快,构成宁明的基本诗性人格,因而宁明的诗歌最贴近多数读者,或者说在保持诗歌品质的前提下,最不难为读者.诗人们有自己的创作自由,但是宁明守望着诗歌写作,不值得我们思索吗

把诗歌的生成上升到思维科学去研究,有可能捅破一直不知所以然的这张窗户纸,使人对诗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些日子,有机会同宁明等游历大梨树,第三天他就在博客上贴出9首游历大梨树的诗歌,可见我最初的预感是准确的.宁明去年在各种媒体上发表的诗歌为558首,没有灵敏超强的诗性思维,我觉得这个量是难以实现的.宁明诗性思维构成,很难分得太精确,但西方诗歌的智性、中国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理念和新诗种种既成的传统都有机的混合在一起.评论者不要幻想一口吃天,所以,我研讨宁明的诗性思维限定在《低翔》这部诗集.前面概括宁明《低翔》这部诗集的特点为:轻盈、小巧、活泼、明快,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应当是宁明诗性思维的特点.我还愿意把对宁明诗性思维研究缩小到具体的方式上,我觉得宁明的诗性思维的方式主要表现在直觉内省、引譬取类、奇句延展、文本再生、写意造境.


诗性思维方式之一――直觉内省.诗歌是一种独特的体悟方式,首先是诗人的大脑被某种的“情景”激发,在潜意识状态下诗人依据经验和独特的心理机能,迅速而直接地将某种“情景”以文字方式转化为诗歌意境或艺术形象.宁明非常熟练运用这一诗性思维,将某个“情景”转化具有宁明精神色彩的诗性世界.用《菊花茶》说明之,一杯菊花茶作为具体事物被诗人关照为映像,这时候诗人的心理机能和语言能力,同时君临诗歌的生产车间,由于水和茶的关系微妙隐秘,诗人确定加工的方向为男女情感世界:“厮守半生.该去哪里找回/那个初秋的梦”,“复活.该又遭遇/怎样的热情!甚至/被猝不及防的沸腾烫伤”,“菊花翻卷/看它义无反顾地/挥霍着自己的体香”,把诗意引向私人化的潜意识世界,关于爱情的诗意获得耐久的艺术魅力.诗歌的活力首先来自不断涌来新的“情景”,新的“情景”的不断涌现,激发了个体的感悟能力和语言创造能力,落到纸上就变成了诗歌.相对于小院打深井,我觉得行万里路更重要,宁明之所以诗思如泉涌,是他的生活一直流动着新的“情景”,由眼睛到心怀,新的“情景”不断提供了新鲜的诗性支持.直觉内省的诗歌作为常态化的写作方式,虽然没有先锋意义,但诗的质地鲜活富有个性.像看到一枚又干又瘦的橘子,诗人便内省为“内心只剩下孤独”,“有滋有味的日子/总是少得可怜!一枚橘子/注定熬不过时间.”看见深夜佯睡的灯,诗人就内化为“被点燃的灯苗/心急得直往上跳/却救不活,那根献身的火柴/一场短命的爱情”.我们有理由说,来源于生活河流中的“情景”是诗歌的素材,由于诗人“唯心主义”的诗性关照,主客观才能统一,情景才能交融,诗歌才能由此诞生.

诗性思维方式之二――隐喻.何谓隐喻,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以《低翔》为例,就是典型的隐喻结构,河流是低翔的,诗人隐去了比喻物,留给读者想象,国人称之谓飞白,西人称之谓接受美学.低翔由于与诗人的职业有关,河流与低翔相连接,就产生了河流与低翔碰撞出的新的意义和诗性审美,诗人还把河流比作一张低矮的床,河流是本体,床是喻体,床是情感世界的载体,隐含个人隐秘的情感体验,所以床的意味才是隐喻中隐的目的.通过这首诗歌,我们不难发现,隐喻是展现诗人智慧的途径,通过隐喻延伸诗人思的能力和空间,并将读者一同纳入诗性情境中.隐喻的普遍使用造成隐喻功能的退化和空间的萎缩,正因如此,叙事才在诗歌中抢了隐喻的风头.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是手段,隐喻并没有退出诗歌的历史舞台,它是诗歌永恒的实现手段.宁明对待隐喻的态度很值得赞赏,他不被隐喻技术自我绑架,也从来不视之为蔽履,隐喻技术化为血液或精气神,不细心,你好像都看不到隐喻的存在.

诗性思维方式之三――奇句延展.诗歌作者都有这样的写作经验,有些诗歌是从一个句子开始的,通过酝酿构思,把诗性思维的一个点或者一个线,延展为一个诗意的整体.《只有影子能一堵墙》就是奇句延展,诗人的想象力非逻辑的,影子能把墙,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诗人因为追求心性的自在,他的价值就在于非逻辑的想象力.在诗人的想象里,影子是一种隐性的正在成长的力量,这种象征超越逻辑抵达诗性的逻辑.有意思的是,延展虽然把诗歌变成整体,但常常整体诗意的张力不及奇句诗意的张力.《在云朵上安家》是超逻辑的诗性逻辑,它的奇思在于乌托邦化的想象力,整个延展的过程是一个情景细化的过程,通过情境的细化营造了诗歌的浪漫氛围.《鱼把水骗上了绝路》又是反逻辑的诗性逻辑,水在诗人的经验世界里,是爱情至上论者,水纯粹的爱情观有些像《渴望》里的刘慧芳,诗人没有围绕把鱼到底怎样把水骗了而进行展开,奇句有了,延展却偏了,有些不对位,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不成功的诗性延展.

诗性思维方式之四――文本再生.诗歌文本的简短特征决定了其文本承载的显性意义的限度 ,因而其更深层的意蕴必须凭借寓于文本结构深层的隐性意义生发.正因为是这样,诗人中文本自觉者,一定认为文本和人本应该是同质同构的.我喜欢集中的《两滴墨》,这首诗向中国国画艺术借力,只是实现的手段为诗性语言.诗是这样的:“一滴墨,落在宣纸上/渐渐洇开等生出茸茸的羽毛/朱笔,只须轻轻一挑/就能唤出/鸟儿清脆的叫声//另一滴墨,在鸟儿的脚下/沉默成了/石头”.小诗很容易让我想起王家新的《山水人物》,可以说两个诗人的作品都因为文本的独特,让人过目难忘.《两滴墨》写的机智有趣,弥漫着国画的味道和新异的意趣美.《一个动词》也意趣别具的文本,整首诗歌也没有露出谜底,我知道这个动词应该是爱,诗人不露,正是实现含蓄的表现目的.写我和一个词的关系,由虚而实,诗歌的文本新异独到,两首诗歌文本再生,都扩展了审美的陌生化效果和显形意义和隐性意义和谐统一.

诗性思维方式之五――写意造境.黑格尔说,诗歌是心灵的创造.写意造境是中国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宁明的诗歌创作中写意造境手法很精到,提升了诗歌的表现活力.那首《比风还轻的诺言》就很见写意造境的功力:“小草一直记着,去年/你在树荫下说过的那句话/你走了,风也走了/那句话却生根长在了树下//一句比风还轻的诺言/就能养活小草一辈子/你瞧,它能在执意地/绿给谁看等” 辞海里对意境的注释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比风还轻的诺言》通过营造清新的意境,抒发对小草的阳光心态和草根情怀由衷赞美.我喜欢《另一种自白》,诗歌是这样的:“我用无名指轻轻一弹/书页上那只攀援的小虫/便夭折了理想//小虫爬进一行诗句里/化装成标点/――这样新颖的断句方式/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脆弱的小虫/在我轻轻撵走它时/留下了一道鲜红的眉批”.宁明的写意造境,不是为了追求诗意的深度和歧义性,而是体现实现诗意的最佳效果,他的不少诗歌即便写意造境,也像这首《另一种自白》一样,是甜甜的童话味道.

对宁明诗歌的诗性思维方式研讨,是我初步的尝试,我深知自己的研讨很粗浅,但我愿意换一种评论方式.宁明的诗性人格是丰富的,我的研讨还会继续.在研讨宁明的诗性思维时,我还感到宁明的诗歌创作有需要警醒的地方,比方诗境过于糖果化,比方应时性写作降低写作难度,这些虽是个别问题,但需要反思.作为一个成熟的诗人,我觉得诗歌写作除了有人本的守望,更应当是神性的远徙.

〔责任编辑丛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