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布白艺术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01 浏览:29974

摘 要:中国画的布白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源于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画家用布白手法来表达中国画的灵气神韵.中国画的布白除了在感情和文化上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视觉理论上的依据,一虚一实,一主一次,虚实相生,主次相辅是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中国画空白这一表现形式使中国画从具象的有限之形进入无限之形象的至高境界.

关 键 词 :中国画;黑白;虚实;意境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044-01

中国古典美学中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无与有,在道家的美学理论中没有绝对的“实”,也没有绝对的“虚”.


空白的运用是中国画构图的一大特点,因为空白的运用是构图――“置陈布势”、“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式和内容融而为一的意象形态.故而空白布置在中国绘画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布白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书画美学包含着浓厚的宇宙意识.这种宇宙情调和意识的形成确立是以先秦哲学的宇宙观为基础的.中国古典美学中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无与有,特别是写意的虚实问题与画面空白的论述颇多.这种无、有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虚实说.《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道具“无”和“有”二种属性,要使这两种属性统一,首先以“无”为基础的,“无”先于有,“无”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中“无”与“有”的统一.

中国画形式美的艺术风格是独特的.《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又说:易之为道也累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这里的一阴一阳的生命节奏,不仅从根本上揭示事物的变化规律,而且是虚灵的时空合一.中国古典美学受道影响,认为表现天地万物生活的艺术也应该像道,天地万物一样是有与无、实与虚的统一.实者,黑夜,实在的东西常以纸帛上留以空白.只有知白,才能守黑.知白,必须以白当黑.深知白处才能处理好黑处,黑从白现,虚从白生.但虚不等于无,是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是留给欣赏者根据画中的黑自觉完型的“万有”.使画面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中国书画艺术中的宇宙意识,中国书画美学中那种浓厚的宇宙意识正是上述哲学思想在绘画中的体现,它们为中国书画美学建构了一种独特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就是认为世界是变化不居的,而变化不居的世界对我们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有生有灭,有虚有实,万物在虚空中流动、运行.这种宇宙观表现在艺术上,就是要求书画必须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有生命的世界.而且中国画家的用心所在往往是无笔墨处,这无笔墨处却是飘渺天倪,故画面越满越觉得虚灵动荡,越富有生命.这就是渗透在中国画中高妙的宇宙情调和宇宙意识.

二、布白艺术的实与虚

中国画构图的布白,可实布,也可虚布.如云水浩渺,烟霞雾霭,皆可称之为实布.它利用观者的心理共鸣所产生的形象对应,使空白变得有形有物.观者既可欣赏画面的空灵境界,又可产生具象的联想,从而使空白转为实.另一种布白则依形取意,以白显形.它是在有笔有形中空出来的白,为了布白的需要,甚至可以相应地改变形象,使之适应布白――即章法的构成安排.李可染在《山村飞瀑》中对空白的运用是经过对物象精心概括、选择,依形取意,以白显形,图中的瀑布、溪水、房舍都是在有形有物的基础上空出来的白,使物象在整体构成中由实变虚,从而使构图虚实互映.这种灵动的改变,使中国画构图中层次的布置变得得心应手,使客观物象的自然本体变为节奏化了的自然关系,从而使物象的摆置在构图中取得了俯仰自得的空间自由.在吴作人画的《金鱼图》中,由于金鱼的游动,使人意识到画中大片的空白为池水,空白所产生的虚灵则使画中物象刻画易于到位,从而使“真境逼而实境生.”而大面积的空白的运用,为实景清而真地表现提供了充裕的空间,这是中国画特有的构图法.

三、布白艺术对中国画的意义

中国画的布白艺术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是以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讲究虚实关系,无中生有,展示了绘画的独到的艺术境界美.中国画以变幻为美,虚空无限,即笔墨未到之处,却是飘渺灵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画的布白除了在感情和文化上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视觉理论上的依据,一虚一实,一主一次,虚实相生,主次相辅是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布白艺术这一形式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画民族性的传统.而且布白艺术是构成中国画的精髓之所在,在艺术创作形式、材料变革以及艺术语言多元化的当代,中国画的艺术语言表现上正在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但布白艺术这种艺术创造在传统的中国画的发展中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