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399 浏览:57257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的旧哲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对于实践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对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及把握实践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展开论述.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 认识论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最主要、最鲜明特点,是将实践范畴从认识论中提升出来,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对于这个问题的把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虽然原有的教科书将实践范畴放在认识论中,似乎它仅仅是作为与认识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出现的,似乎实践的作用也仅仅限于认识产生的基础和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范围,但是,实践本身所蕴涵的意义并不仅局限于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物质生产发展的动力、作用、规律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并据此揭示了物质生产与意识、人与自然、人与物质生产、物质生产与需要、生产与交往、人与社会的关系,划清了与旧哲学的界限.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等旧哲学家不懂得“实践”,不懂得“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告知人们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就是说,离开了实践的观点和基础,就不可能科学地说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离开了实践的观点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可能产生,更谈不上发挥指导作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在实际学习中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自然的历史”和“历史的自然”的区别.列宁曾经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亦不例外.但是,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说,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更不是全部.人们所要把握的物质世界,正是包含了人、人的实践和人类社会历史在内的物质世界,人的实践亦是现存感性世界的一个要素,正是在人的实践中,现存的世界才呈现出客观的样式.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甚至连最简单的‘感性确定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他的”.在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和自然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在每一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慢或快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然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自然的历史,也存在历史的自然.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并不改变自然界的客观性.“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存着”.只不过由于历史时代的不同,人们的物质生产水平不同,人与自然就有着不同的统一.第二,要明确实践范畴本身所蕴涵的世界观意义的同时,亦要明确实践范畴所体现的人与现存的世界的矛盾关系.也就是说,要明确实践辩证法,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的直观的自然唯物主义区别开来,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第三,明确劳动是贯穿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主线.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人类社会,离开了劳动,我们就无法理解现存的一切.因此,劳动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谜的一把钥匙.劳动特别是生产劳动是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践范畴在不同领域中的不同表述.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树立科学的实践观.第四,在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上,注意阐明实践的批判性和革命性.马克思曾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现存世界并非是理想的、合目的性的世界,只有通过实践的批判才能使现存世界实现革命化,从而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实现人类的崇高目标.


二、

人类社会实践的步伐飞速向前,使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浪潮浪高过一浪,特别是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的加速,我国也进入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春天.怎样面对和概括人类实践的伟大成果,特别是我国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硕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新时代大学生更应面对现实,树立科学的实践观.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以下方面:

第一,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准确把握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它坚持物质本体论、一元论,认为实践只能改变物质的存在形式,并不能创造一切,它反对实践一元论或实践本体论,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是实践哲学或实践主义,但是,实践又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离开实践,就没有社会生活本身.第二,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要了解旧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还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之所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哲学革命的理论贡献,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为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做好铺垫.第三,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将唯物主义的路线贯彻到底.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才能摆脱一切教条主义、迷信的束缚,贯彻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原则,克服唯心主义的干扰,驳倒一切形式的不可知论,将人类社会推向不断进步的轨道.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