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护理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11 浏览:22441

摘 要 :目的:总结通过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拇指外展板及“8”字形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护理体会.

方法:本组37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均应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拇指外展板及“8”字形外固定,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37例中优27例,良8例,差2例.

结论:辅以中医药功能康复锻炼有力的促进了拇指功能的恢复.本组操作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 键 词 :第1掌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拇指外展板及“8”字形外固定护理

【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74-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7例,男30例,女7例,年龄18~39岁,平均26岁,损伤原因:运动致伤14例,跌倒时拇指着地致伤15例,其中有8例为车祸致伤,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5例皮肤浅表擦伤,不影响手术安排),就诊时间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平均为2d,伤后急诊行X线片检查确诊者37例,立即给予中医正骨手法整复37例.

1.2治疗方法.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患者坐位或者仰卧位,在维持牵引及骨位下在骨折部安置压垫及拇指外展板,将第一掌骨固定于外展、背伸、拇指对掌位.分别在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虎口处、掌腕关节处和前臂下段放置减压缓冲棉垫.先用粘胶带环形固定指间关节与外展板上,指尖呈对掌位;后用长约30CM、宽约2CM的粘胶带中间部分沿第一掌骨头掌侧部粘贴并在第一掌骨基底部桡背侧的外展板上交叉下压,将两尾端粘压于腕部呈“8”字形固定,最后分别在腕部、前臂下段做粘胶带环形固定以加强固定,防止滑脱.固定完毕检查固定松紧度、拇指远端循环和感觉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后用三角巾抬高患肢悬吊于胸前休息.

1.3结果.本组37例均及时复查,及时评估,从患者拇指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感觉恢复、血液循环状态、外观五方面进行评定,优27例,良8例,差2例.后期并发症主要是压疮及畸形愈合,本组2例.

2护理

2.1临证护理.①《内经》曰:“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1]”.及时消除其紧张情绪及思想顾虑,定期与患者沟通,鼓励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热情劝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②局部以掌骨夹板固定的病人应定时检查固定情况既保持有效固定又不能压迫过紧,嘱其不可随意拆开夹板.③鼓励病人自己料理生活,凡整复固定后若无其他禁忌应尽量做力所能及的事.

2.2饮食护理.①早期:骨折后1—2周,主要为散瘀消肿,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酸辣、油腻.不宜过早给予肥腻滋补之品.②中期:骨折后2—4周,主要为祛瘀生新,接骨续筋,饮食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以补给更多维生素A、D及钙和蛋白质.③后期:骨折后5周以上,主要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骨痂生长,舒筋活络,饮食上可解除禁忌.

2.3用药护理.①早期:骨折后1—14天,宜用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七味三七口服液或玄胡伤痛片、创伤消肿片等.②中期:骨折后14—28天,宜用活血化瘀,接骨续筋的归香正骨丸等.③后期:骨折28天以后,经过早期和中期治疗后,宜着重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可内服双龙接骨丸,或双龙接骨丸加复方鸡血藤胶囊;解除夹板后外用郑氏舒活酊及各类洗药以舒筋活络、通利关节.

2.4健康指导.①患肢固定后保持抬高患肢或将患肢悬掉于胸前.②解除外固定后全面练习手掌活动握拳等,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③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3讨论通过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拇指外展板粘贴带“8”字形外固定及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使患者尽快的恢复患指功能,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关论文范文